|
2021年9月29日,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恩吉利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卸载中国援助的科兴新冠疫苗。新华社发 |
中评社香港1月13日电/西方知识分子对中国的超级大国崛起之路势不可挡的现实理解有限。去年7月,《金融时报》专栏作者吉迪恩•拉赫曼发表的一篇文章最能说明这一点。在拉赫曼看来,中国能够成为一个政治行为体,但没有能力争夺超级大国的地位因为据称它缺乏做出必要“牺牲”的“意愿”。
美国“欧亚评论”网站1月11日载文《不承认不可避免的事:为什么西方拒绝接受中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文章说,笔者只在几年前去过一次北京,但与许多到过中国首都的人一样,足以证明中国强大的经济引擎不仅为本身,也在很大程度上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动力。虽然中国官员没有公开表示其最终目标是使该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但中国领导层完全清楚眼前挑战的性质。
事实上,我们越早承认中国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政治实体,按照明确而果断的政治战略运作,我们对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地缘政治转变的理解就越深刻。
当西方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徒劳无益的战争时,区域和国际政治行为者填补了美国和西方离开其各个势力范围所造成的空白。中国开始发挥更大的经济影响力,以公平的合作伙伴的形象出现——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相比。
直到2011年,美国逐渐开始从伊拉克撤军,华盛顿才宣布其“转向亚洲”战略。这是一个新的军事和政治战略,目标是抵消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然而,这一地缘政治转变可能为时已晚。首先,美国在中亚和中东的军事介入过深,后果严重,不可能单凭宣布一项新战略就一笔勾销。其次,中国当时已在亚洲和世界各地建立了复杂的合作网络,使其能够与许多国家,特别是那些担心或厌倦了西方军事优势和干预的国家发展关系。
据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去年10月份发表的一份报告,过去12年里,中国一直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和拉赫曼一样,许多分析家错误地认为,“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和制造国,中国的经济实力使它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但北京的经济实力幷不总是在政治上起决定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