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0月6日电/据澎湃新闻报道,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举国同庆,亲友欢聚,我们特地刊发《城市低碳72策:实务者言》。
这份低碳72策,来自我们近期对相关学者和实践者的采访和约稿,总结了城市低碳的策略与建议。其中有新鲜的思考,也有反覆强调的部分。它涉及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生态建筑、低碳交通、循环经济、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和基于自然等八个方面,在中国发出双碳承诺一周年之际,于“城市呼吸:2021 BMW卓越城市讲堂”上发布。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创新技术支持。这需要鼓励跨区域合作,让来自大城市的创新成果,获得广阔的应用场景;也让差异甚大的不同地方,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获得适合当地新能源生产和消纳的方案。
气候变化问题具有共同性,任何一个地区碳排放所带来的环境影响都不可避免地在全国乃至全球扩散,这使得双碳目标实现,需要各地的切实行动、共同努力。从国际经验来看,国际能源机构(IEA)认为绿色技术应用理论上将为60%以上的碳减排目标做出贡献,中国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由于创新有集聚效应,中国低碳技术资源与产出高度集聚在少数经济发达城市。但低碳技术资源跨区域合作依然不充分,发达地区低碳技术资源丰富与欠发达地区低碳技术薄弱并存,高校和科研院所低碳技术转移转化不充分与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并存,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不利于低碳技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创新成果的高效转移转化。这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的“技术锁定”和“高碳锁定”。区域间低碳技术创新合作必须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