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13日电(评论员 胡志勇)最近,中国正式启动了广东省、香港、澳门作为大经济区加以联合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计划。该计划将着眼于金融业、制造业实施一体化发展,并培育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这是中国主动顺应全球化形势、倾力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又一力作!
中国政府今年2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战略目标。
不同于世界其他类似的经济区发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从创建国际科创中心、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等方面全力推进。创新将贯穿于大湾区建设的始终,并成为大湾区发展的核心。
众所周知,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地区,其国民生产总值已具全国之首,广东省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兵,累计了诸多成功的经验。而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后,在中央政府有力支持下,香港和澳门在国家建设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将广东和香港、澳门三地联合起来,通过加强广东省9座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之间的经济合作,利用彼此各自优势组团式、跨越式发展,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区,从而形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高科技和创新型制造业、服务业的核心地区,使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甚至全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引领中国未来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进出口比例占全国五分之一多;湾区内基础设施较完善,多深水良港,铁路、航空便利;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现代制造业发达,对内地辐射能力强。
广东、香港拥有世界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香港拥有富有活力的、开放的银行业,以及深厚的公共和私人资本市场,有利于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广州、深圳等城市已发展成为中国高科技中心、人才集聚地,为广东省连续数年稳居国内生产总值第一地位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撑。在不到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一,但在如此紧凑的空间内,同时拥有发展迅速的高科技制造业能力、大规模消费基础和人才库以及一个国际金融和物流枢纽。
根据规划,大湾区的每个城市都将充分依据自身优势,发挥主导作用,集群化发展:香港将保留和发扬金融与商业枢纽地位,利用香港知名大学为研究作出贡献;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强化;广州将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已经拥有华为、腾讯、大疆和小米等科技巨头的深圳将继续发挥其作为创新和技术中心的作用。这些互补优势已经在该地区内部创造了连通性。大湾区地区增长快于中国整体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强强联合,不断强化合作空间,拓展科技创新空间,发展新兴产业,协同建设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区域一体化。大湾区规划能够为这个经济规模已经接近澳大利亚和韩国的地区带来强大动力。
香港和澳门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好自身各自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支撑引领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对外开放程度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人均水平、产业结构存在不足;湾区内发展不均衡,土地和人口等资源错配。
因此,应强化创新驱动在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有序推进大湾区发展,积极支持和扶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在大湾区生根发展,积极帮助那些创新能力高的民营企业和个人在大湾区设立研发中心,并提供优厚政策和配套措施,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一流湾区,引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带动大湾区整体科技水平发展,提高大湾区整体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继续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完善区内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发展,不断完善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保障设施,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湾区工作,实现由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