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东风本田的武汉工厂已经复工。图为工人在生产线上装配汽车。(路透社) |
中评社香港6月29日电/如今,对全球制造业依赖中国的担忧,已引发(西方一些国家)所谓将中国“剔除”出全球供应链的叫嚣,美国甚至威胁通过技术脱钩扼杀中国经济。但批评者的想法是错误的,他们以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几乎完全依赖维持全球自贸体系和使用西方技术。中国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全球制造大国,但过去10年左右,中国经济表现的真正驱动力是其巨大购买力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迅猛增长,包括国内蓬勃发展的科技行业。
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6月26日载文《解释中国经济的韧性》,文章说,世界尚未充分意识到中国经济重心从外部循环向国内转变的重要性。诚然,过去数十年里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北京早就深知,(依靠外部驱动的)增长模式无法使中国成为全面发达经济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令中国加快经济重心转变,打造更一体化的本土市场幷提振受内部循环驱动的增长。
近年来,此类努力的势头不但因美中贸易摩擦升级而变得更强劲,还使中国意识到持续经济扩张需要解决结构性失衡。为此,中国已采取多项措施幷提升国内需求。首先,中国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幷按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向外企开放市场。其次,过去15年来中国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加实体基础设施和物流投资。第三,中国一直支持新建大规模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网络,幷鼓励民营企业在移动支付、电商、物联网和智能制造业等领域创新,从而帮助本土科技企业崛起。最后,中国积极推动以区域经济融合和创造国内需求为目标的战略,包括建设雄安新区、加快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鼓励长三角城市更密切合作等。
尽管经济重心持续转变,但中国绝无与全球技术供应链脱离或退回孤立状态之意。相反,中国仍积极参与幷推动全球贸易与投资。中国刺激国内需求的努力会为中外投资者创造机遇,幷进一步推动全球增长。因此,认为强迫性技术脱钩、贸易制裁或改变全球供应链等,将终结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想法太过天真。若(西方)批评者鼠目寸光看不到这点,这将是他们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