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27日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国政界和商界人士表示,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共赢机遇显着,期待通过积极参加进博会、扩大双边贸易投资的规模和范围等,深化与中国经济合作。
携手高质量发展
当前,中国各个产业都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前进,出现了市场开放程度提升、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等可喜变化。多国政界和商界人士表示,在新发展阶段创造的共赢机遇前,要加大深化合作力度。
与中国建交55年的法国期待在多个领域与我国继续深化合作。前法国驻华大使黎想不久前对媒体表示,法国重视作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的进博会,将支持和参加第二届进博会。
他介绍说,法国将成为第二届进博会的六个主宾国之一,会有规模比较大的国家馆,今年参展的法国企业也会比去年多。他特别指出,今年进博会的五大赞助商中,有两家是法国企业。“其中一家是欧莱雅集团,去年该集团就是进博会的第二大赞助商。今年,路易·威登集团也会加入其中,第二届进博会将设立的生活艺术展区正是该集团所感兴趣的。”
欧莱雅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引领可持续生产、研发、消费和共享发展等多方面的全面创新,与各方合作伙伴共同带动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美妆行业的日常行动自觉。
与中国建交70周年的波兰重视与中国携手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波兰商会技术顾问马隆对记者表示,祝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取得的经济成就,期待波兰与中国业者拓展更多共赢机遇。
波兰最大的采矿设备制造商法默集团看重中国经济正朝高质量发展转型契机,研发针对中国市场高需求产品。该公司副总裁亚当·托伯里克表示,该公司已根据中国市场对安全和高效的需求,开发了几乎全自动地下采矿设备。
积极深耕中国市场
随着中国市场消费结构和规模不断升级,多国企业期待扩大贸易范围和投放中国市场的品种,进一步挖掘中国消费市场潜力。
即将迎来与中国建交50周年的智利方面表示,回望以往对华经济关系可谓成绩斐然,期待在中国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进一步在经贸领域提升对华关系。
智利出口促进总局局长乔治·奥赖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凭借2006年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中智双边经贸合作持续升温。他表示,未来希望扩大对华出口更多的农产品和原材料,同时进口更多的中国科技创新产品。
如今,中国成为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智利成为中国在南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27.5亿美元,智利在华已举办五届“智利周”活动,不断促进和升级中智经贸关系。
法国欧莱雅方面认为,中国消费升级方兴未艾。该公司注意到,2006年至2016年间,中国城镇人口比例从43.9%迅速增长至57.35%,新增城镇人口超过2亿人,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型城市已超过200个,数量大于欧洲总和。
费博瑞表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转变为对品质的追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从实用型消费转变为享受型消费,且更倾向于高端化、个性化、小众化和具备服务溢价的品牌和产品。“我们有十足的信心,最快、最高质量地满足消费者新需求。”费博瑞说。
投资合作日益加深
双向投资也成为多国与中国深化经济合作的重要抓手。
数据显示,2002至2018年,中国年均对外直接投资额750亿美元,为1982年至2001年年均投资额的43.3倍。2017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1583亿美元,规模为2002年的58.6倍。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比上年又增长4.2%。持续上升的对外投资势头令中国的伙伴国充满更多期待。
乔治·奥赖安认为,中国资本在智利许多产业大有可为。除了一般货物贸易,期待与中国资本在投资层面有更多活动。
荷兰外商投资局中国事务首席代表、荷兰驻上海总领事馆工业事务领事钟铠任发表演讲称,中国企业正在迅速、繁荣地发展,荷兰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始终是开放的。他对有意愿在欧洲和荷兰展开投资的中国公司表示欢迎。
回顾在华十多年的发展,荷兰外商投资局借着中国“走出去”政策的东风,赶上了中国对外投资这趟快车。据介绍,已有数百家中国企业在荷兰设立了运营机构,与2006年只有不到50家中国公司相比变化巨大。中荷双向投资的蓬勃发展使中国成为荷兰第二大投资来源地,荷兰则成为欧盟对华投资第三大国家。
钟铠任表示,荷兰作为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直发挥着欧洲门户的作用。相信荷兰稳健开放的营商环境,将给中国企业开拓全球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
在吸引外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中国也成为外商持续看好的投资目的地国。欧莱雅方面表示,改革开放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尤其在过去几年,从减税降负到“放管服”方方面面的利好政策和新举措加速出台,落实效率不断提升。费博瑞说,欧莱雅在中国的总部所在地上海全面推进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建立一站式的政企服务平台,减少多头沟通成本提供了思路。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