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台北6月27日(作者 纪欣)若有人以为,蔡英文在民进党初选打败赖清德,代表“维持现状派”击倒“台独激进派”,那可是大错特错。
行动胜过一切言语。蔡英文一上台,即甘于作为美国制中的筹码,全面“去中国化”,并极力阻挠两岸交流,连已经举办过10次、被定位为民间基层交流平台的海峡论坛,今年6月中旬在厦门召开前,也首次被陆委会称为“统战大会”,并禁止个人及团体前往参加。这种粗暴之举,令许多基层民众感到莫名其妙。
更令人扼腕的是,蔡英文过去数月来,直接下指导棋,利用民进党在“立法院”的优势席次,数度修法,箝制思想及言论自由,并为两岸政治协商戴上紧箍罩,一步一步走上“法理台独”。
5月7日,刑法修法,将“外患罪”定义纳入“大陆地区、香港、澳门”,这不仅对台湾的促统活动及言论造成吓阻作用、寒蝉效应,更达成把大陆、港澳视为“外国”,甚至“敌国”的目的。其心可诛,不可不察。
5月31日,修订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规定两岸协商事前须经“立院”最高门槛同意才能开启谈判;事后审议须经全体“立委”3/4出席、出席“立委”3/4同意后,交全民公投。又明定“主权国家地位”、“民主宪政秩序”不得作为协议项目。对两岸协商设置比“修宪”还高的门槛,并对协议项目做出无限上纲的限制,不仅违反权力分立原则,也等于昭告天下,两岸不可能展开谈判、签署协议。不过,众所周知,两岸要和平发展,台湾要长治久安,都必须逐步化解两岸政治分歧,结束长达70年的政治对立。不谈,到底是谁吃亏?
6月17日,公投法修法,明定公投与大选脱钩,国民党大骂民进党得了“权力中毒症”,把原本是“神主牌”的公投,变成了“铁笼公投”。
6月19日,“国安法”修法把网路纳入“国安”范筹,又加重共谍的刑责与罚金。而且,只要执政者认定有人“协助、发起、操纵、指挥或发展组织”,即可扣上红帽,严刑伺候。但现实上,两岸交流已超过30年,大陆如今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顺差来源,每年有近千万人次往来两岸,有超过百万的台湾民众在大陆读书、就业,要这些人在为生计打拼之余,还要随时自我设限省察,岂不显示蔡政府对台湾的民主制度及价值缺乏信心?
在上述各项修法中,国民党最介意的是公投法修法,也决于7月7日发动游行,甚至考虑以“护民主”作为2020大选的主轴。民进党这次“没收”公投法,显然是想阻挡现在连署中的几个公投案,也担心公投绑大选会影响民进党的选情,这种完全以选举为考量的蛮横作法,自应受到全民唾弃。但是,民进党拿“国安”为藉口,修正刑法外患罪及“国安法”,对言论自由及两岸关系的戕害更大,更值得吾人警惕。
从历史可知,人们对恶行选择静默不语,通常会使有权力者骄纵无度,造成更大的悲剧。因此,我们必须在有人因“政治不正确”或言行触犯当道,成为情治及司法打手的俎上肉时,发出怒吼,伸出援手,更应在6个月后,用选票终结台独政权。
(作者纪欣,观察杂志发行兼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