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尤其回归祖国后踏入21世纪,香港金融市场的基因依旧是西方的,但是,骨胳肌肉已开始并将越来越“中国化”,亦即香港金融市场交易越来越多来自内地或者与内地相关。当中美关系以及中国与其他重要西方国家关系处于上升时期时,香港金融市场是如鱼得水,左右逢源。随着美国视中国为其主要对手之一,非把中国打压下去不可,香港金融市场将开始感受刀割般的痛,而且,将越来越痛。
第一,美国已经开始在金融领域对中国施压。随着两国关系恶化,美国必定竭力阻止中国融入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不可能追随美国。必然的结果,是香港将被排挤出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这是香港金融市场将要承受的第一层刀割般的痛。
第二,香港金融市场的前途只能是主要服务国家和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这就需要香港探索并切实解决普通法与大陆法的对接问题。两大法律体系决不是相互排斥的。但是,至今,它们主要是平行,相互对接是一项开创性工程。在这样的意义上,香港金融市场要承受第二层刀割般的痛。
未雨绸缪为国家排忧解难
自然界普遍存在着或不断出现物种嫁接或杂交的事例。基因重组技术也已为人类所掌握。尽管香港金融市场来自美英金融市场的基因仍然未变,但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尤其金融界必须开始做应变的思想准备和制订变化的预案。
本届政府余下任期很可能不需要实施应变的预案。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需要应变的可能性。美国为遏制中国,也许不至于“没收”中国所购买的上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但是,把中国的重要企业赶出美国主导的全球银行间结算纟统(SWIFT)则是完全可能的。果如此,香港金融市场怎么办?应当未雨绸缪,为国家排忧解难。
另一个必须制订切实可行预案的,是港元联系汇率制度。这使港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美元。但是,如果美方要求港元与美元脱钩,或者要求港元对人民币限制可兑换性,试问香港何以处之?
如果出现那样一类情形,港元发钞以美元为准备的安排也将无法维持。如果两家发行港元的英资银行在那样的情境里不是与香港同舟共济,而是冷眼旁观甚或落井下石,那么,相关的应变方案也必须预先准备。
中国的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美国对中国虎视眈眈,香港岂能高枕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