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中评社 梁帆摄) |
中评社香港8月11日电(记者 梁帆 沈而忱)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主办的“思想者论坛:大变局下香港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应对思路”4日在中评社香港总部举行。与会的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指出,香港目前有三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尚未解决“一国两制”的社会政治基础,反对派人数占比大,社会怨气深;第二,民生和经济的结构性“欠账”未得到解决,导致香港未来没有“曙光”,找不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第三,香港管治团队还不能适应“一国两制”所要求的“行稳致远”。他认为,港府必须要在防疫、通关、住房等方面让利益“可视化”,令香港市民获得满足感、幸福感,继而,归属感将随之而来,“一国两制”就能行稳致远。
刘澜昌提到,《香港国安法》立竿见影,令社会从乱到“治”,从乱到“安”。但是从“一国两制”的长远发展来看,至少还有三个问题有待解决。
第一,我们现在还没有解决“一国两制”的社会政治基础问题。反对派的支持率还是占了大比例,社会怨气还特别大。“一国两制”的社会政治基础是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的,在澳门回归20周年的时候他也特别总结了一条经验,澳门为什么做得好,因为它的社会政治基础比较牢固。如果香港建制派和反对派支持人数比例能够颠倒,达到6:4,或者7:3,甚至8:2,那很多原来要做的事情其实都可以做,例如民主选举、普选等。
第二,我们现在还没有解决民生和经济的结构性“欠账”,包括房屋问题、土地问题等。香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在哪里?未来5年该怎么走?这些问题必须思考。“欠账”问题,用内地的讲法,就是生产力和需求不相适应,人民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指出,当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期盼那时的香港能极大地改善住房问题,告别劏房及笼屋。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却表示,制造土地需要全社会动员。特首态度消极、推卸责任,解决的“曙光”还没出现。
第三,我们现在还没有解决香港管治团队的问题。目前的管治团队与“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继续发展的要求是不适应的。不少市民拒绝接种疫苗的原因与副作用无关,而是不愿意听从政府的呼吁,这说明市民带着一种和政府对抗的情绪。办事效率上,“明日大屿计划”需要花费20年,可以说是遥遥无期;加之港府频频强调“土地不足”,给了社会造成“未来楼价一定会涨”的印象。楼价高企,经济怎么发展?
对“一国两制”的再思考
刘澜昌表示,因应形式改变,“一国两制”的理论问题也需要重新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