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伟男(中评社图片) |
中评社北京6月19日电(中评社报道组)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副研究员王伟男日前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举办的“思想者论坛:日美峰会与台海地区形势”上表示,多年来的相关数据表明,由于两岸在意识形态和基本制度上存在根本差异,两岸民间除了在经贸领域实现了较高水平的相互依赖外,两岸民心实际上呈现出渐行渐远的态势。要想更有效地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比经贸关系、乃至更广义的民间交流更具决定意义的,是要认真思考如何应对两岸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以及建立于这些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之上的基本制度的差异。长期以来,大陆方面比较强调两岸“同”的一面,台湾方面比较强调两岸“异”的一面。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强调“求同存异”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增同化异”,因为经济学、社会学意义上的融合发展,其本质就是一体化、趋同化。即使讲“包容”,也要在差异不大的基础上才能相互包容。
什么是融合发展?王伟男认为,融合发展,一般是指“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简单地说,融合就一体化、趋同化,至少是互不排斥、包容共存。现实中的融合发展不仅强调一体化、趋同化,还强调合作互助,互利共赢。欧盟是迄今为止不同经济体、不同社会之间融合发展的典范,也是迄今为止融合程度最高的区域(当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事实上,欧盟不仅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推动融合发展,在政治、外交等领域也有一体化的安排。在许多国际统计和国际比较中,欧盟甚至被看作一个单一的经济体。
“但两岸与欧盟之间至少存在两个不同之处。”王伟男说,是两岸虽然在国际法上同属一个主权国家,但在意识形态、基本制度、发展程度、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差异,远大于欧盟成员国(作为不同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差异。二是两岸双方对于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目标存在着激烈冲突、甚至尖锐对立:大陆方面致力于实现两岸治权上的统一,台湾现在的主流民意却是拒绝这样的统一,同时还存在越来越强势的“台独”分裂势力;而欧盟成员国之间对于欧盟的发展目标可能也有分歧,但这种分歧的激烈程度、尖锐程度远不如两岸之间。因此,我们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难度,事实上远大于欧盟成员国之间推进融合发展的难度。
关于以两岸民间交流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实际成效,王伟男表示,坦率地说,这种成效并不明显,远未达到我们的政策目标。我们最根本的政策目标就是推进两岸统一,在此根本目标下,还有促进两岸经济一体化、两岸人民心灵契合、特别是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拥护两岸统一这样的具体目标。但现实是,经过这么多年的两岸民间交流,除了经贸领域已经实现较高水平的相互依赖外,两岸社会和两岸民心实际上是渐行渐远的态势。而经贸领域的相互依赖态势却并非现在的台湾当局所乐见,他们从1990年代起就先后推动“南向”和“新南向”政策,重要目标就是降低对大陆经济的依赖。2016年民进党再次上台后,两岸民间交流的许多方面已经转趋收缩。2020年以来的疫情更是让这种收缩态势雪上加霜。即使在2016年之前,特别是马英九执政的那八年,两岸民间交流表面上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但台湾民众在政治认同上、特别是对两岸统一的支持度上,即是每况愈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