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日,在西宁熊猫馆,大熊猫“奇果”准备品尝节日大餐。2022年元旦,在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的西宁熊猫馆,饲养员用胡萝卜、苹果、竹子等食材,为馆里的4只大熊猫准备了丰盛的节日大餐。不少游客也在当天来到西宁熊猫馆参观,欢度元旦。(来源:新华社) |
中评社北京1月23日电/据新华社报道,西宁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来,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西宁市以作风建设、产业培育、理念更新等为“十四五”开局起步,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取得近十年颇为亮眼的发展业绩,带来系列新变化,令人对这座长期知名度不甚高的西陲边城刮目相看。
新气象新面貌的背后,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拼搏赶超”正成为高原古城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蝶变密码。
发展之变
入冬后,西宁天气干冷、寒风刺骨。走进西宁市甘河工业园,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连峰哈着白气,穿梭在建设工地。最低气温零下10℃-零下20℃,冬季室外浇筑的混凝土到夏季极易开裂,土建工程无法顺利开展,他们就调整工序先搭建钢构,调试设备,争取尽早投产。
这家企业生产被誉为“黑黄金”的碳纤维,直径不足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倍,大量应用于航空航天、风力发电等领域,市场上长期供不应求。四个月前,年产1.1万吨碳纤维的基地一期项目投产后,二期项目接续开建。
“从开建到投产,国内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建设一般需3至5年。我们这儿每周都有干部来了解进度解决难题,这种‘水乳交融’状态,让西宁基地建设周期缩短至1年半。”连峰说,二期项目今年底投产后,西宁碳纤维年产能将达2.5万吨,占全国“半壁江山”。
西宁城区平均海拔超过2200米,地势东西狭长,南北两山对峙。长期以来,高寒的恶劣气候条件,有限的国土发展空间,重要的生态保护职能,导致西宁部分干部一度缺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