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警惕“资本下乡”偏离正常轨道
http://www.CRNTT.com   2019-03-25 09:49:50


  中评社北京3月25日电/一家企业在下乡过程中向一个村子租用了1000多亩地准备建设狩猎场项目。现实情况却是借乡村旅游的名义大搞房地产开发,兴建别墅出售。随着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下行态势,很多别墅销售不佳,企业难以收回投资成本,农民也因此无法收到土地租金。最终,该项目的投资者先后换了三拨,狩猎场没有建成,烂尾现状依然无法改观。

  东方网发表时评人杨玉龙文章表示,一定意义而言,“资本下乡”有着积极意义,正如媒体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中国乡村产业的形态和质量,激发了发展活力,让肥沃的农村土地绽放出发展新芽。不过,诚如新闻报道,有的社会资本下乡“心术不正”,乃至偏离正常轨道,这不仅损害了农民利益,又给农村留下诸多后遗症,比如,环境问题等等。

  应该说,“资本下乡”一方面国家政策支持,比如,中央相关文件多次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农村群众也欢迎,毕竟,农业强起来、生活富起来、农村美起来,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但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下乡”能走正道,起到正向作用。

  文章认为,警惕“资本下乡”偏离正常轨道,首先,地方政府当履行好责任,甚至要筑牢政策“防火墙”。此前,媒体对此就指出,既防止资本下乡跑马圈地,又防止“毁约弃耕”等伤农、挤农现象,要结合农村发展实际,不能一味贪大求快、大包大揽……各级政府唯有对“资本下乡”真正把好关,将心术不正者拒之千里,才能为农村迎来“好资本”。

  其次,应尊重农民的意愿。更或言之,防范资本下乡“热投资、冷农民”。比如,一份围绕四川省工商资本下乡的调研数据显示,约有66.7%的人认为,工商资本下乡并没有使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也就不难想象,这样的“资本下乡”与农民的意愿契合度低。故此,让农民拥有“知情权、选择权、表决权、质询权”至关重要。

  再者,需要政策的不断完备。对此,有专家就建议,“相关政策应该严格设置一些准入条件,让投资者在挣钱的同时,与当地农民分享收益,努力实现相关企业与农民共赢。”同时,笔者以为,在完善相关政策的同时,更有必要对其加强宣传,使政策更深入人心,进而让政策执行力更强,实现投资者、下乡企业与当地农民形达成利益共同体。

  总之,“资本下乡”走正道,才能真正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满意。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断鼓励“资本下乡”,这对企业及相关行业而言是巨大的政策红利。因此,就更须认识到,必须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充分尊重农业农村发展规律,以及农民意愿,“资本下乡”才会红红火火,实现多赢。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