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促进民间投资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 |
中评社北京4月4日电/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促进民间投资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当前,在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支持下,民营经济逐步呈现企稳向好的势头。但也要看到,民间投资仍然存在意愿低顾虑多、民营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经济参考报发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杜庆昊文章介绍,随着政府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支持民营企业政策的落地实施,民间投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民间投资整体维持较高增长水平。2018年民间投资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增速始终保持在8%以上,高于整体投资增速。2019年1-2月,民间投资增速达到7.5%,显着高于整体投资增速。
二是民间投资在社会服务领域发展成效显着。2018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8.35万所,占全国比重35.35%;各类在校生5378.21万人,占全国比重19.21%。
三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取得积极进展。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全国PPP管理库项目比上年末净增1517个、投资额2.4万亿元人民币。在已经执行的四批共计989个示范项目中,共签约社会资本1589家,其中民营企业占到39.8%。
四是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民间投资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各地区纷纷出台措施,聚焦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
文章表示,不过,也要看到,一些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难题依然存在。
首先,民间投资意愿低、顾虑多、扶持政策落地难。一是受国内外需求动力不足、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企业利润下滑,预期收益降低,投资方向不明,部分民营企业对投资持谨慎态度,对上新项目与扩大生产作观望状态;二是一些民间资本对投资项目,特别是政府重点调控的项目顾虑较多;三是受土地指标紧缺、上市融资排队、资产抵押限制等因素影响,一些鼓励民间投资、降低企业成本的政策很难落地。
其次,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当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仍然是供血不足。一些民营企业即使拿到银行贷款,其融资利率也比基准利率要高30%到50%以上。民办教育、民办医疗、民办养老等社会服务业是民营经济的主要投资领域,但因其投资大、见效慢,政策上又不允许通过抵押资产、土地获得借贷,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这些产业的扩展和发展。
再次,民营企业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难度较大。目前已签约或意向签约的PPP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和运营项目,主要是国有企业作为社会资本参与,民营企业参与度相对较低。加之,大多数PPP项目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期间经常面临政府换届、政策调整等变化,民营企业对参与PPP项目积极性不高。
文章认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措施顶层设计,破解民间投资发展困境。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取消对民间投资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和评估报告;积极探索将部分金融监管权下放,特别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授权属地部门基本的查询权和一定额度内的处置权,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同时,提高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水平。
着力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激活民间投资活力。从国情和实际出发,进一步分行业、分类别细化PPP项目的操作指南、合同指南,制定科学合理、政企双方均可接受的投资回报率及其计算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在PPP项目中的分工,提高PPP项目的监管和服务水平;坚持国有企业主要经营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对于经营性、公益性、社会服务类PPP项目,国有企业要逐步退出,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从事这类项目投资运营。
大力加强资本市场培育,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由政府牵头,吸收社会资本,共同推动成立产业引导基金,促进民营企业扩张发展、转型发展;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辅导、支持具备一定实力和竞争力、在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挂牌上市;大胆探索在社会服务领域采用股权质押的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的渠道。
努力破解财税政策性壁垒,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营造有利于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应逐步取消各类针对生产者的财政补贴;加快完善民间投资领域税费鼓励引导政策,在有关税收项上,对民营企业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尽量做到一次减免。
注重强化政府诚信建设,提振企业家投资信心。着力建设诚信政府、守信政府,推动政府依法办事、依规办事、依合同办事,做到政府对社会、对个人言之有信、行之有道;确保政策措施的稳定性,给社会资本提供相对稳定的发展预期;政府要信守诺言,着力保护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产权,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民营企业家投资创业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