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17日电/据半月谈报道,面对汹汹疫情,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WIFI指纹等技术综合运用的精准防控,在确保严控疫情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对社会经济、民众生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但此次抗疫大考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让数字治理进一步发挥效力、释放潜力,值得城市管理者深入思考和实践。
数字治理表现难如人意
为提升数字治理能力,近年来各地加大了智慧城市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以数字政务为代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数字政务已覆盖我国422个城市,涵盖1000多项服务,累计服务民众达9亿人次。
但半月谈记者了解到,防疫期间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并不智能,政务服务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弱,涉及城市管理、服务的智能化体验更是糟糕。
疫情发生后,东部某城市开通了在线口罩免费申领服务,应该说,这本是一项人性化的便民服务,实际效果却难如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