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安倍请辞 蔡东杰析美中日关系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20-09-01 00:21:50


中兴大学户外景致。(中评社 方敬为摄)
 
  蔡东杰指出,参考过去的历史,安倍之前执政时间最长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同样是自民党,其在2006年下台一直到2009年之间,自民党始终保持激烈的党内斗争状态,用以对照当前安倍下台的情况,是值得参考的情境指标,当然,也不见得会历史重演。

  麻烦的是,即便自民党群雄并起,也难以有人可像安倍一样,能够有效协调并取得派系妥协,蔡东杰说,至少现阶段台面上没有这样一号人物,所以后安倍时期,日本内部政局不稳定性会上升,自民党会重新掀起派系斗争,且目前找不到跟安倍一样具有协调能力的人。也就是说,日本政局除了不稳之外,安倍过去的外交及施政路线能否持续也是问号。

  在对外部分,蔡东杰指出,目前所有的东亚国家,都要面对共同的结构问题,就是处理美中冲突上升的格局,过去安倍在处理美中对抗问题,奉行微妙的平衡路线,未来的日相若不愿维持安倍路线,日本在应对危机的过程当中,会趋于一种比较弱势的状态。

  蔡东杰认为,无论未来的日相继任者是谁,以自民党的调性,以及美日之间长期的协调,日本基本上还是会采取追随美国的态度。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疫情对日本的经济压力也逐渐浮现出来,尤其日本今年的经济预测呈现大倒退状态,蔡东杰说,今年之后,如何在疫情重创下复苏经济,将成为继任日相最严峻的挑战。短期来看,东亚各国面对美中竞争可能被迫在政治上选边站,可是面对经济复苏,东亚各国也需要在经贸上团结合作,当政治与经济产生拉锯时,日本要怎么选,值得观察。

  尤其在经济面,蔡东杰表示,中国大陆近期积极推动RCEP,尤其在疫情冲击经济之下,各国具有经济合作的压力,让RCEP在今年底促成的可能性大增,一旦各国选择签署,就很可能颠覆过去的政治引力结构,中国将掌握东亚区域的经贸合作话语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