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19-12-16 08:05:20


 
  创新优势要素跨区域流动机制,推动高端要素开放高效流动

  文章认为,经过近5年来的改革探索创新,三地在交通、产业、环境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京津冀区域间要素自由高效流动配置上仍存在很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亟需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机制和方式,以构建高效、开放的要素跨区域流动机制为突破口,发挥好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引领作用,促进京津冀优势要素充分涌流。

  破除壁垒。完善公平竞争制度,逐步消除京津冀区域市场壁垒,构建一体化市场机制,削弱京津要素的行政传导效应。通过共建跨区域商品流通、资源(产权)交易、人才、资本、技术等共同市场、共享平台,引导要素资源在京津冀三地自由流通、充分流动,在协同发展中提升河北优势要素吸引力、聚集力,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内形成要素跨区域良性循环流动和优化配置体系。

  搭建平台。加快推进京津冀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建设,搭建京津冀三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依托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建设,探索工业用水权、林权交易、碳排放权、公立医院药品及耗材采购、海域权出让等公共资源信息和专家资源跨区域共享方式,实现三地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形成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协同管理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创新方式。围绕高端技术、人才等高级要素,探索京津冀跨区域流动的机制和方式,出台人才、技术引进专项政策,并在相关要素参与成果应用转化收益方面提高标准,实施京津冀人才流动绿色通道、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探索高端人才自由流动的方式、途径,形成京津冀三地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

  创新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实现京津冀公共服务全域共享

  文章认为,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本质上是指公共服务资源的再分配与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重组。京津凭借大城市优势,集聚了海量优质资源,相比河北处于高位。受各区域产业需求和目标定位的影响,三地对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与体系构建需求存有差异,在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完全均衡的情况下,应立足各区域现实需求,由局部到整体逐步推进,形成京津冀渐进式一体化公共服务发展机制。

  跨区统筹。应遵循产业要素跨区域流动的规律,建立功能互补、标准耦合、区域联动的京津冀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围绕民生所需的关键领域,加快建立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跨区域流转衔接制度,以公共服务提升降低生产要素跨区域流通成本和适配成本。

  渐进融合。针对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难点,在重点领域优先选择建立一体化发展目标,诸如通过建立微中心,散点式提升三地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再逐步向其他领域覆盖,形成“以点带面”立体式公共服务全域协同发展体系。

  普惠共享。在协同发展中,围绕医保、养老保险等领域,着力探索京津冀三地养老服务财政补贴上“钱随人走”的新路径。同时,创新京津冀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机制,通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增强城乡之间要素流动活跃度。

  创新协同治理机制,优化京津冀发展环境

  文章强调,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流动、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民生改善都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既包括狭义的为经济社会活动提供基本条件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硬环境,也包括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社会基础的软环境。目前,京津冀已建立了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在水污染应急、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方面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跨界污染应对能力不断提升,联防联控机制走在全国前列。应深入拓展三地协同治理的领域,为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进一步加强京冀、京津、津冀交界地区生态环境管控,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加强雄安新区环境治理,重点做好白洋淀生态修复和保护,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雄安新区打好蓝绿底色。

  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责任主体明确、补偿标准清晰、多主体参与的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采取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不断加大流域、生态涵养区的补偿力度,共建宜居、宜业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大生态。

  建立重大社会风险防范机制。社会风险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来源多样、构成复杂,更易与其他风险叠加衍生,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京津冀作为一个地域单元,要针对一些金融、医疗、保险等重点领域,协同分工,做好相应的预测、预判和预警工作,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精准化的重大社会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有效预防突发性事件,共筑社会安全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