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20日电/4月17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增长同比下降6.8%。
GDP负增长本在意料中,但数据并未呈现“断崖式下跌”,这意味着,疫情的冲击没有想象那般“致命”。我国通过一系列防疫举措,迅速阻断了本土疫情传播链条,并启动经济复苏系列政策,基本稳住了经济阵脚、经受住了疫情考验。
经济回稳的趋势,通过3月份的数据可以明显表现出来: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较前两个月收窄12.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2.13%;而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同比降幅也都明显收窄。这也表明,各级政府对症下药的“经济抗疫”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当然,宏观数据上的回稳,并不等于经济重回疫前状态。当前经济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仍较突出,其中既有疫情带来的短期困难,也有长期性、结构性问题。两方面相互影响叠加,经济全面回暖任重道远,有可能对第二三季度的数据,也要保持谨慎乐观。
首先,一季度CPI同比增长4.9%,凸显通胀压力不容忽视。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城镇调查失业率升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其中的滞胀风险隐患不可不察。尤其是微观层面上,一些家庭会遇到财务困境,尤需关注并给予帮扶。
其次,3月份PPI同比、环比均有下降,且降幅有所扩大,暗示部分工业增加值可能以企业库存的形式存在,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尚没有恢复正常,实体经济风险向金融体系的蔓延风险需引起足够警惕。
另外,疫情过后,世界或难再回过往轨道,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将纷至沓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影响亿万人的生计。如我国外贸基本盘,疫情后会出现一些变化,尤其是欧美等主要消费市场,一则因疫情下的财富受损和失业率上升,一则因国际贸易规则和秩序可能的变化,也或难以恢复到疫前水平。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积极预期,也要实事求是地正视多重困难,像同心“抗疫”一样同心“创业”,挤掉泡沫、甩掉包袱,轻装上阵,让经济真正回归到健康状态。
这其中,有个重要抓手,就是最近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是这些年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的总结和提升,对拓宽经济主体的生存发展空间,营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活力景象有着深远意义。
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这一意见的深入落实还仰赖于进一步推进对内的行政体制改革,以及推动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整个世界正艰难抗疫,国内各界比任何时候都期待以壮士断腕的改革激荡起更大的发展动能。
为此,当前我国一方面当深化推进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巩固和完善行政体制改革,通过改革从根本上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要拿出更多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支持,积极通过降低居民个人所得税、提高社会公共救济能力、个税退还以及金融支持等手段,扩大内需市场规模,缓解总需求冲击,进而有效激活市场信用创造,防范经济滞胀。
总之,第一季度我国果敢的防疫举措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阵脚,接下来就需要“勇闯天涯”的改革开放举措盘活经济社会活力,为2020年经济的稳定发展凝聚合力。
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