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9日电/近日,人社部发布了今年前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数据。数据显示,1-5月,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合计20580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前5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达19817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达23114亿元,基金收入大于支出,财务稳健运行。
中国网发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长安文章表示,养老金号称老百姓的“养命钱”,是保障民众“老有所养”的重要制度性支撑。中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从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改革转轨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也得到了持续提高。
但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尽管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养老金依然处于“收大于支”的状态,但“收支差”逐渐缩窄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并将对未来的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形成挑战。
文章分析,从统计数据上看,今年1-5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1182.9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近10%。基金支出18546.7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超过了14%。两者比较,养老保险支出增幅超过收入增幅4个百分点以上。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养老金的“收支差”持续收窄的问题将更为严峻。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测算结果显示,在企业缴费率为16%的基准情境下,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将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
具体来看,2019年当期结余总额为1062.9亿元,短暂地增长到2022年,然后从2023年便开始下降,到2028年当期结余首次出现负数-1181.3亿元,最终到2050年当期结余坠落到-11.28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当期结余是在包括财政补助的“大口径”情况下测算得到的。如果不考虑财政补助,即在“小口径”情况下,当期结余在2019年就已经是负值,而且下降得更快,到2050年为-16.73万亿元。
之所以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的老龄化快速发展,人口抚养比迅速上升,使得养老负担日益沉重。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在近十年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这意味着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更多非劳动年龄人口。特别是老年抚养比出现了持续增高,据预测,目前中国的老年抚养比是由接近2个缴费者来赡养1个离退休者,而到了2050年则几乎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1个离退休者。
另一方面,中国养老金制度仍不完善,养老金对财政补助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补充养老保险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突出。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社保财政补贴为1.02万亿,2016年为1.11万亿,2017年为1.23万亿,2018年为1.68万亿。2019年的预算安排为1.95万亿。这种“输血型”的社保制度不但会加重财政负担,自身的可持续性也会受到影响。
在补充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方面,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发展明显滞后。尽管中国提出发展三支柱养老体系已有多年,但目前中国养老保障体系仍以第一支柱独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发展速度近年来明显放缓,其中企业年金覆盖面仅有7%左右。而作为第三支柱的税延型养老金融产品,在2018年才刚刚开始试点。
文章提出,在当前养老金仍收大于支的情况下,必须从人口发展的趋势出发,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收支差”持续缩小的挑战。
首先,尽快形成三支柱的养老金体系,减轻第一支柱的压力。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以及个人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
其次,在继续加强财政对养老金补助的同时,提高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力度。在当前国有经济不断做大做强的情况下,继续提高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的比例,增强对养老金支持的力度。
最后,进一步拓展养老金投资渠道,稳定和提高投资收益。通过不同的资产配置组合,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