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做好技术引进需把握三个重要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9-03-24 09:46:45


  中评社北京3月24日电/技术在国家之间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资源供给也具有时效性。从理论上看,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实现技术进步。但现实情况是,技术后发国家一般缺乏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与足够的资金投入。所以,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成为这些国家快速实现技术进步的首选。一般而言,这些国家不仅可以通过技术引进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缩小与技术先发国家之间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差距,而且还可以通过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形成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执行研究员陈晓东文章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通过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迅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加快缩小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并进一步通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实现了跟跑、并跑,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了领跑。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使中国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在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推动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还越来越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产业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应该看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一环。当前,中国的高新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关键核心部件还受制于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继续做好技术引进工作,使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水平得到更快提升。

  文章指出,新时代做好技术引进,必须进一步优化结构,加强消化与吸收,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为中国早日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加大对适宜性技术的引进力度。当前,中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高科技产品缺乏等比较突出的问题,许多产业缺乏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这与技术引进中对软件技术和知识技能等的引进不足有很大关系。以往的教训是,由于忽视软件技术引进、人员培训,以及对自身技术条件的考虑不足,我们在引进成套设备后难以掌握和控制生产设备的现象较为严重,一些企业选择重新改造设备,降低了设备效率。在没有很好地消化吸收新技术的情况下,不断引进更新更多的机器设备,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有限资金,还加大了人力成本的投入。今后,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引进的适用性问题,或者直接加大对适宜性技术的引进力度。

  二是加快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长期以来,中国对进口技术的消化与吸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忽视了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国际经验表明,对于进口的每1美元技术,企业需要配套2至5美元来消化与吸收。据日本工业技术院机械技术研究所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对日本技术进口和技术吸收支出的调查,日本机械工业研究支出的16.9%用于外部进口,而68.1%的支出用于消化吸收。今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关系,处理好引进适当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关系,为实现未来10年至20年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奠定基础。应该看到,我们无法统一为所有产业选择先进技术或适用技术,但必须认真考虑当前发展阶段以及当下的消化吸收能力,还要充分考虑长远的产业规划和技术发展趋势,使中国的技术引进不仅要当前有用有效,而且要能促进自主创新更好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对一些尖端技术的集成攻关方面具有优势,但在一些高端技术和基础技术发展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储备、研发能力和科技人才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全球化时代以及各国不同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很多技术及产品来自于相互协作,技术引进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解决经济发展难题的一个快速、便捷、有效的手段。但作为大国,中国对一些重大的基础技术及产品必须有自己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制定技术引进政策时,必须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加快消化吸收所引进的先进技术,不断积累科技实力,实现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有机统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自主创新协同发展。

  当前,中国既面临新技术赶超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创新实力,认真总结技术引进与使用的成败得失,力争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