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新款台式洗碗机亮相2019知交会。当日,2019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简称“2019知交会”)在广州开幕。 |
中评社香港11月28日电/近日,中国出台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保护知识产权。《意见》指出,要大幅提高侵权法定赔偿额上限,加大损害赔偿力度,力争在2022年使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局面明显改观。
美国《侨报》11月25日载文《为知识产权撑腰》,文章说,1980年代,中国出台了《专利法》,标志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正式确立。1990年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开始向国际接轨。2008年中国制定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先后颁布《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目前,中国每年申报的国内专利数量早已赶超美欧,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每年申报的国际专利也跃居世界前列。不过,中国依旧只能称得上专利大国,而非专利强国。
中国专利技术大而不强,一个很重要原因便是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比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旦企业被判侵权,很可能会面临倾家荡产的风险。这些巨额赔偿案,也经常轰动舆论,进而让个人或企业敬畏市场和法律。中国对维权者的惩罚,则多以实际损失、违法所得等为标准,对侵权者而言,这种惩罚无异于隔靴搔痒,难让它们感到肉疼,也难让它们长记性。
再者,由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本身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因果关系复杂性等特点,这直接导致了维权人举证难,举证难又拉长了维权周期。最后,维权行为变成了“为了追回一只鸡,而要杀死一头牛”的尴尬——维权者赢了官司却输了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