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智鹏(右)接受中评社专访(中评社 邓冠英摄) |
中评社香港6月20日电(记者 廖梓达 实习记者 邓冠英)“占领中环”运动自发起以来,不断宣扬“公民抗命”,企图以此要挟中央接受他们所谓的“真普选”,相关人士又在今日启动电子投票,硬销“公民提名”。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主任刘智鹏在接受中评社专访时指出,香港尚未到需要通过公民抗命推动民主的时候,号称以推动民主为诉求的“占中”行动不仅无助于香港民主进程,其背后搭载的社会意识也以对抗政府为先,不单对香港无益,还将导致香港文明倒退、政府施政受限,甚至危及社会民生。
刘智鹏是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中为数不多的历史专家之一,他直言,“占中”人士一直推崇甘地、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的精神,并以这些历史人物自喻,其实却是“抽空历史背景的行为”。刘智鹏指出,鼓吹“占中”的人士一直缺乏清醒认识的一点在于,“历史的发生一定有其背景与脉络”,而香港现时的社会环境与当年的印度、美国及南非均有天壤之别,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他指出,香港拥有世界少有的完备法治系统,也有相对完善的福利制度,社会运作模式亦行之有效,绝大多数香港市民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基本权利也得到充分保障,根本不存在发动公民抗命的诉求及环境。刘智鹏说,法治是香港保持安定及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占中”发起人中虽也包括法律学者,却仍要冲击香港运作良好的法治,“我实在难以理解。”
刘智鹏又称,“占中”人士对香港民主发展状况的判断并不准确。他分析指出,香港现时实行“权力分立”的政治体制,形同美国人引以为傲的三权分立,已是较为完善的民主制度,惟“占中”行动一直传递的信息,却令市民误会香港并不民主。刘智鹏称,民主的形态有很多种,但没有统一或唯一的标准,实现民主也有各种方法,民主发展过程亦有快有慢,但绝不是简单的“机械过程”。同时,没有一个社会或任何个人可在朝夕之间改变社会秩序,更不能抛开历史、族群及社会、经济与政治等发展而空谈民主。
刘智鹏表示,香港正处政制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民主及普选是共同目标,社会需要探讨真正适用于香港的民主实现方法。他以市区重建形容香港政改,认为后者并非“一块无主之地”,在发展及改进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周边环境、旧有电线及渠道走向”等历史因素,建设工作也不能“以谁的意志与喜好为准,更不能一步到位。”他批评,“占中”人士通过“6.22”全民公投,将“公民提名”的单一选择强加于香港市民,做法激进及不切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