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数字金融中心研究员王勋(中评社图片) |
黄益平在圆桌讨论环节中指出,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非常高,但更大的问题是进入高收入门槛后,还能不能持续地往上走,防止回落。关键挑战在于能否创新,持续提高经济效率,适应高收入水平的经济增长。具体到金融体系来说,首先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在创新方面有优势。其次,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仍呈现出间接融资、银行主导的特征,黄益平指出,我们可以学习德国和日本的银行如何支持创新。再次,加强金融创新,如疫情期间的新型互联网银行就是很好的尝试。最后,要牢牢把握监管方向。过去四十年中国的金融体系很稳定,中国可能是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之中唯一一个没有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国家,这有赖于持续高增长和政府兜底,但这两条现如今实际上越来越靠不住。中国的监管框架有其形无其实,需要一场根本性的改革,以有效监管风险。
关于数字经济,黄益平表示,数字经济在我国已有长足发展,电商目前占社会零售总额的20%以上,发挥了非常突出的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比如疫情期间的互联网银行,尤其是新型互联网银行和传统银行合作发放贷款,发挥了重要的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对此,黄益平提出四点展望。第一,这场疫情凸显了无接触经济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了对无接触交易的肯定。第二,机器人在未来完全有可能弥补劳动力的短缺问题。第三,疫情过后,政府大力支持“新基建”,对数字经济增长很有利。第四,技术的突破,尤其是5G的落地对数字经济会有新的突破性改变。黄益平指出,数字经济是全球化趋势,我们很有可能在一些领域走在世界前沿,进而引领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数字技术日益将全世界进一步连在一起,新的载体很可能就是数据。有理由相信,以数据主导的新一波全球化必将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