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两岸“破冰”的历史记忆与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23-04-25 00:12:47


 
  四是,民进党甘当“棋子”铁心走向“倚美谋独”。民进党当局施政七年来,投入大量资源拥抱美国,配合美国“以台制华”战略,挟洋自重,“倚美谋独”。这其中走了一条拓展对外“议会”道路,策划外部势力为台“撑腰”。仅去年就策划邀请了美国、日本、法国、瑞典、立陶宛、斯洛伐克、德国及捷克等8个国家及欧洲议会,包括美国议长佩洛西等共246名国会议员窜台。

  当然,民进党尚不敢越过大陆的“底线”,也没有宣布“台独”的实力,不具备宣布“台独”的民意基础,无奈只能继续扛着“中华民国”的旗子,偷梁换柱加入“台湾”两字,借“中华民国(台湾)”之壳,企图把台湾问题变成“国际问题”,走渐进“事实台独”之路。美国则利用台湾,频打“台湾牌”,但眼下不会、也不敢公开支持“台独”。拜登政府在中美博弈中,仍然把“台湾”当“棋子”揑在手中,因为美国始终错误认为,牵制、遏制中国的“以台制华”战略,符合美国“霸权”利益。

  (二)美国的“以台制华”战略加码。三个特点呈现:美国对台干涉、控制不断加深;美台勾连,相互利用,变本加厉;日本和少数西方势力拿台湾“说事”不断升级。

  一是,美国“以台制华”战略与“印太战略”连结。从美国布局与推进实施中可以发现,美正构建新“亚太新北约”,策划推进“全球保台联盟”。如今美、日、韩和美欧、美英澳、美日印澳、七国集团,都强调“台海和平稳定重要性”,基本达成挺台“共识”,形成挺台“决议”,都频繁插手台湾,使出“小动作”打“擦边球”。挑衅大陆,虚虚实实,得寸进尺,危害极大。民进党当局完全投入美国怀抱,深陷美国“遏中”圈套无法自拔。

  二是,美台关系升级的手段、方式、内涵更具挑战性。拜登上台以来,美国实施“以台制华”战略,频打“台湾牌”,包括邀台参加民主峰会,军机送议员窜台,提升与台官方关系,持续对台军售,拱火操弄“台版乌克兰”。更为严重的是布局“印太战略”中,拉帮结伙,助台拓展“国际空间”。民进党当局采取“倚美、勾日、抗陆”政策,甘当美国“棋子”“倚美谋独”,拥抱美国铁了心不回头,美国也不让其回头。

  三是,美拉日本图谋在新海洋战略中利用台湾围堵中国。日本历届政府对华对台政策的鲜明特征是“脚踏两只船”,以便从中取得最佳位置与实际利益。岸田政府受美国“印太战略”影响,通过“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大力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计划,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防卫计划大纲》《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提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大幅增加军费等,欲成为美、英、澳洲、加拿大和新西兰“五眼联盟”的“第六眼”。为应对中日钓鱼岛争端及中国《海警法》,日美加强海岸警卫合作训练,谋求强化海上保安厅的战力,提升海上自卫队的质量。

  当然,日在对外战略排序中,“日中关系”高于“日台关系”,其外交政策履行“一个中国”的承诺没有改变,在台湾问题上不会主动挑起出格的“事端”,但也会跟随美国打“台湾牌”,包括安倍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日本对台政策也处于矛盾之中,岸田推行“亲美、和中、友台”政策,在中美战略竞争中权衡利弊得失,谋取日本实际利益。民进党当局注重提升台日政治高层的所谓“务实外交”关系,日台经济合作关系也有进一步加强,包括开放日本“核食”等。民进党当局“媚日反中”,日本“暗自偷笑”。因此日本对民进党当局也的确有所期待。

  四、美台关系升级与趋势走向及深层次因素

  (一)中美战略博弈将“常态化”,其中美国全球霸权战略中的“以台制华”战略不会放弃。美国在对待台湾问题上将继续玩弄“两手策略”。一方面口称奉行“一中”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应付中国大陆,另一方面依所谓“台湾关系法”提升美台实质关系。美国有自己的盘算,从来不会为台湾而牺牲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目前美国还不敢公开支持“台独”,更不敢明讲“出兵协防”,只强调助台“自卫”。美国拉帮结伙,围堵中国,但多数盟友与西方国家幷不想“选边站队”。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相互“依赖性”且“依存性”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多数国家幷不想与中国交恶成敌人,也不想与中国“脱钩”或“鱼死网破”。在台湾问题上,绝大多数国家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只是有些国家为转移国内困扰视线,一些政党和政客为权争捞取私利,才会把“台湾牌”当作工具,来呼应、应付美国。

  (二)美国“优先”国家利益是第一位,不会完全随民进党当局“起舞”。特朗普视中国是“圆桌”,台湾是“笔尖”。拜登任内和幕僚已十多次主动邀约中方对话、沟通,多次表态“五不四无意”(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也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和中方发生冲突,无意围堵中国,无意与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希望与中国一同“管控危机,防止冲突,建立防护栏”。美对台策略是“模糊、平衡、踩线”,通过“踩线、压线”测试中国“底线”,但不敢“越线、摊牌”。美国干涉台湾问题也有力不从心之处,其“软肋”在于国内经济通胀、政党对立、黑白矛盾、贫富差距等严重。重重困惑与挑战需要面对解决,破损的对外关系需要“修补”,破碎的国际形象需要“重塑”。拜登政府自顾不暇需要自我“疗伤”,对外关系要面对俄罗斯、乌克兰、伊朗、伊拉克、阿富汗、朝鲜等棘手问题,不想、也不敢同时开辟“两个战场”。所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确是步步逼近中方“底线”,但不敢“越线”与中方“摊牌”。

  (三)美台勾结变本加厉还会继续,因为美国“骨子”里根本不想中国完成统一。美国认为两岸“永久分裂”,才是最“符合”其“以台制华”战略的最佳选择。如今民进党为何如此猖狂?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撑腰”。两岸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中美两国之间的角力。蔡英文上台后发展对外关系锁定美国和日本,以寻求政治、经济、军事安全“保护伞”,取得其执政的最大外部支持。蔡一系列“迎合、配合”美国“以台制华”战略和日本对台企图的行为,符合美日利益,得到美日肯定。同时国民党“制衡能力”弱化,政治版图萎缩,“铁票”流失严重,四次大选失败,“立院”席次减少。虽然仍是岛内最大在野党,但政党支持度仅存三成左右。蓝营“内斗内行”,四分五裂,2024大选想浴火重生,极其艰难。而国、民两党均受美国控制,国民党“亲美、友日”立场紧跟民进党,“与绿比绿”“拿香跟拜”。只不过区别是民进党“倚美谋独”;国民党“偏隅拒统”。

  (四)中美战略博弈与两岸关系和美台关系相关连,中美两国与台湾的“三角”关系越来越复杂。中美博弈,美国要“以台制华”,遏制中国;台湾“拒统”,要勾结美国,“倚美谋独”;中国大陆“促统”,要坚决“反独遏独”。中美博弈如果“失控”走向对抗,台湾首当其冲地将被推上高风险的“浪尖”。如此,毫无疑问解决台湾问题已成为中国“国家安全”与“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当然,美国和台湾当局都知道,21世纪的今天,中国综合国力今非昔比,美国只能利用台湾,而无力“主控”台湾;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完成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复兴,决心和意志不会动摇。美国也清楚,中国的原则和“底线”不可越过,否则后果严重,“自损、自伤”,难以承受,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因此,美国只能希望尽量用“破坏统一、阻止统一”的战术,来达到遏制中国目的,但终将会失望、失败。    

  总而言之,民进党“台独”是长期受到美日纵容和支持的产物。而美国“以台制华”是中美博弈中美国“遏中”的主要战略。

  (1)要认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台独”势力已成为严重冲击两岸关系与破坏亚太区域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岛内“台独”分裂势力,是一股挑战及威胁“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敌对势力,也是影响中国实现“双百战略”目标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绊脚石”。如果听任“台独”逆流“猖獗、发展、得逞”,将后患无穷。因此,要坚定“反独促统”,认真做好对台“政治、军事、外交”等全方位长期斗争的准备。

  (2)要认清中美战略博弈的“长期性”,坚决反对美国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防止台海失控。目前不论蓝、绿均以美国马首是瞻,向美靠拢。中美博弈中的台湾问题十分敏感与棘手。中美有“竞争”不可怕,世界本就充满竞争,可谓竞争“铺天盖地”。未来中美博弈中的涉台问题仍会加剧,但须慎防失控。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双赢”三原则,相向而行,推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3)要认清岛内政党政治只要选票不要统一十分危险,而“台独”分裂势力阻统一的障碍必须清除。国、民两党权力争夺,置统一于脑后。要努力推进两岸经济和社会“融合发展”;加强争取台湾民意工作;深化两岸人民“心灵契合”。今年是“汪辜会谈30周年”,现在越来越多台湾民众,包括政、商、学界等有识之士,逐步认知幷赞同两岸依“九二共识”展开“民主协商”。民进党当局唯须放弃“台独”,承认“九二共识”,迷途知返,才能使两岸关系真正迎来“春暖花开”。

  (4)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力”,当断则断,从“大维度”“大格局”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和策略。中共20大强调,“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中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中央己明确定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幷提出“2020到2035到2049”两阶段战略性目标。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两岸关系形势,我们不抱任何幻想。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要按照刚结束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精神,努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4月号,总第304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