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14日电/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只要就业稳、收入增,老百姓心里就有底,中国发展就更有底气。过去我们一直把就业作为一项民生保障要求,归入社会政策范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这意味着要把就业目标及劳动力市场各类信号纳入宏观政策,统筹考量、决策和执行,更加重视就业政策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协同性、针对性,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与稳定就业的相关措施更有效衔接,形成政策合力。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欧阳优评论文章表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稳就业”方面,我们还面临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增加等诸多困难。因此,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就业优先强底气、稳民生。
文章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实现就业优先?着眼各种现实难题,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解决方案,就业举措干货满满、分量十足。比如,针对重点群体就业难问题,提出了“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针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提出了“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
此外,从“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到“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再到“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这些政策不仅有利于为企业减负担、增活力,稳住就业“主力军”,还有利于鼓励创业,培育新动能,壮大就业“生力军”,让就业渠道越来越宽。
文章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各个领域全面系统推动。只要各方面协同共振、主动作为,将这些政策贯彻好、落实好,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从而交出更精彩的民生答卷、筑牢中国发展的坚实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