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16日电/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特别是给以广大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带来了资金、人力、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困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用实际行动给企业纾困解难。
总的方面,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政府工作报告里列出了一系列政策红利。地方层面,近段时间,河南新增国际货物航线,为稳出口积蓄新动能;山东泰安组建了首个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为纺织行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江苏滨海县税务局为全县企业送去减税降费红包,一季度,已累计减免3500多户企业社会保险费7100万元。
这些优惠政策,对帮扶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除此之外,也需要民营企业练好内功,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如果民营企业没有过硬的发展能力,特别是如果在敏锐捕捉市场发展机遇,创新产品、经营方式以及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没有长进,那优惠政策的“黄金期”一旦结束,他们仍然会面临生存困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出台更多优惠扶持政策的同时,还要让民营企业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练就过硬本领。
首先,要将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特别是涉及减税降费等方面的,要不打折扣地执行,从而为民营企业送去“及时雨”,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其次,要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氛围,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最后,民营企业自己要紧跟市场形势,特别是要抓住“后疫情”时代“线上经济”的机遇,积极开展产品研发和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增强抗风险能力。
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国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在推动经济全面恢复和完成“六保”任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经营灵活,拥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特殊时期,需要政府“搭把手”。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不能“等、靠、要”,而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抢抓政策机遇,用好政策工具,持续推动创新发展,以确保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立得住、活得好,进而赢得未来。
(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