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翔副教授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实现快速有效的集体行动?信息是一个关键问题。高翔以浙江为例具体介绍了数字技术提升政府在疫情防控中的治理能力,包括运用大数据+进行预测、以互联网为载体递送公共服务,配置稀缺资源、微观数据+精准施策等。社会运用互联网+完成信息整合功能,这为日后专家、科研人员回顾分析疫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次疫情之后,中国政府也在数字化转型,我们的政府如何获取、运用、管理这些数据是关键议题。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毅教授先介绍了一下武汉疫情及其影响,接着他介绍了武汉“数字化”战疫工作,包括建立专题网站,开发专用小程序,在各类app里增加“防疫专区”。武汉在抗疫信息公开方面,信息上报,互动服务和事项办理都使用了数字化技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疫情所需要的数据底数不清,第二是数据应用功能非常有限,第三是信息公开和疫情防控需求差距大,第四是大数据智能决策程度低。通过得于世的比较,应当有些体会,第一是数据是智慧社会这个新时代的基本要素,第二是人工智能新技术是数据加工的重要利器,第三是满足人类需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长足动力,第四是数字化系统要具有“鲁棒性”(注:系统的健壮度,耐用性)。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于文轩教授以“信息技术抗疫是否有效”的主题发言,他说,高科技对路径追踪(contact tracing)确实有效,但是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高科技也是要让人使用的,那么科技和人哪个是抗疫更重要的因素?智慧城市发展的逻辑在哪里?事实上,高科技还是要服务于公众参与和维护使用者的利益和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青岛分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楠迪扬从区块链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她表示,区块链技术可以在疫情发现机制、人员流动、物资流动、资源管理、城市宏观管理、质量监管、保险理赔、支撑社会正常运转等方面有所作为,这次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区块链的威力在其中已经彰显出来,前景无限,我们需要脑洞大开,未来很多领域需要全国一盘棋。当然,区块链还是技术辅助工具,它的应用不是万能的,要继续思考、更好地、更适当地去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