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21日电/春节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关口。数字的背后,是购物商场的熙熙攘攘,是各大电商的“春节不打烊”,是《流浪地球》引发的观影热潮,是三四线城市消费能力的“逆袭”赶超……中国既是“世界大工厂”,也是“世界大市场”。红红火火既是节日氛围,更显现出中国经济的蓬勃活力。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李拯文章表示,传统佳节的消费井喷,为观察中国经济打开了一扇窗口。2018年,中国经济逆流而上、滚石上山,交出了一份提气的成绩单。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近8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保持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经济增速、就业情况、物价指数、工业利润等主要宏观指标处在合理区间。逆势上扬的数据,折射出稳中有进的态势,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这正是应对外部冲击和风险挑战的稳定器。
文章称,对一个规模巨大、变量众多的经济体来说,出现短期波动是常态。需要看到,今年中国发展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更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更要看到,把握长期大势才能准确认识当前形势,如果目光只盯着短期,就容易被短期指标波动牵着鼻子走。实际上,只要经济增速处在合理区间,能够确保就业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就不必纠结于增长速度的一时变化。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在90万亿元基础上的增长,增长质量和效益更高,更多依靠内需拉动,真正做到了挤干水分、量质并重。
今天的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一阵风也许能在一个小池塘掀起巨浪,但只会让一个大海稍微波动几下,又恢复到它自身的节奏。这说明,正确研判中国经济,需要具有辩证眼光和战略定力,坚持从世界看中国、从全局看局部、从未来看当下,才能真正把握规律、增强信心。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是结构调整阵痛的表现,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正是为了解决这些深层问题。长期来看,一旦历经阵痛调整好了,就能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1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接近9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外资的持续流入以实际行动说明,中国经济有信心应对短期波动,也有能力进行深度调整,迈向长远发展的光明前程。
2019年伊始,国际观察家作出判断,“中国成为全球企业投资和成长的理想国家”“中国就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市场”。从长期来看,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虽然遇到逆流,但求合作、谋发展仍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扩大开放带来新机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中国经济优化升级交汇融合,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市场空间、丰富的人力资本,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出了1900多个改革方案,简政放权、负面清单、减税降费等政策连续出台,深化改革带来新机遇……外媒也承认,中国政府“展现出提振经济的应变能力”。党的坚强领导是最大制度优势,确保国家具有超强整合能力、强大动员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这是中国抵御一切风险挑战的压舱石,也是中国赢得更长远未来的关键。
文章最后说,“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世界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就可以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经济工作大政方针,不为局部的、眼前的问题所困,不为各种杂音、噪音所惑,锲而不舍、驰而不息,高质量发展之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