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2日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要实现这一目标,在今后的15年里就要集中力量、精准施策,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最根本的是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发挥制度优势为核心技术创新夯实基础
表面上看,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获得一大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实质其实是各行各业管理水平的大幅提高,是科技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提升。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仅需要意志、信心和勇气,更需要知识、智慧和思想。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科学技术形态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智慧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最具革命意义的巨大力量。当今时代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普遍具有规模巨大、要素众多、结构复杂、功能多元、联系多样的特点,对它们的认识和创造都不是凭借人类自身的观察器官和肢体器官所能完成,必须依靠极其复杂的人工中介系统或人工智能系统,而这些系统都是最新高科技知识的复杂集成。学习、掌握和运用当代最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强有力的社会运行机制。国家掌握和支配着规模庞大的国有资本,这一巨量资本可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根据科技创新的特点,去支持那些投资规模大、投入周期长、投资风险高而直接经济效益低但符合产业和国家发展公共需要和民族发展长期需要的领域和项目。这将从根本上保障国家战略科技事业的发展和战略科技力量的积累,为创新驱动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此外,政府还具有重大创新活动的规划、组织、配置、协调能力,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力量,集中资源,举办市场力量难以完成的大事、难事。
有中国特色创新理论的引领和支撑。中国的理论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总结概括了创新的基本规律和运行模式,创立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用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创新理论与方法体系,为新时代创新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装和方法支撑。
有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新型举国体制。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众多和联系极度复杂,这对生产、科研、教育、服务等相关方面的协作配合提出了极高要求。在这种要求面前,需要组织和动员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力量。独具特色的中国新型举国体制则能够形成国家规模的资源组织和活动组织能力,以完成大系统甚至超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有力保障和服务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