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http://www.CRNTT.com   2020-11-06 08:45:23


  中评社北京11月6日电/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提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并作出一系列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方向及路径。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依绍华文章认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流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承担着组织生产和促进消费的双重职能。一方面,通过直接接触消费终端,为扩大消费、提升消费质量提供助力;另一方面,通过链接生产端整合资源,可有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效的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可以说,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当前,我们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一)

  文章分析,现代流通体系涉及范围较广,涵盖内容较多。一般来说,流通是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的移动过程,包括地理位置移动和产品所有权的转移。流通的内涵不仅包括商品买卖的交易过程,还包括商品的转运过程。因此,流通体系是以商品流通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及为商品流通活动提供服务的运行体系。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商品流通体系,可细化为商贸流通体系、物流运行体系等;二是为商品流通活动服务的体系,可细化为物流运输配送体系、统一的市场体系、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保障供应体系等。现代流通体系层次结构多元,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需要在体制机制、市场建设、配套设施和技术支撑等方面总体统筹、一体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品流通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形成了多元化竞争格局的流通体系,流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流通网络基本形成,城乡流通设施差距缩小,流通国际化程度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显着改善。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流通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流通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和智能化等特征,智慧物流体系初步建立,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比如,流通基础设施尚不健全、布局尚不均衡、信息化水平不高;流通节点城市之间合作不足;流通组织化程度偏低、流通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

  (二)

  文章指出,未来一个时期,要更好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需立足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针对流通业发展现状,着眼于突破现有流通体系的障碍,精准施策。

  首先,以打造强大国内市场为目标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流通体系贯穿国内市场运行体系,流通体系的健全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通过打造信用体系、实施商品可追溯制度以及完善标准化体系,能够更好保证商品质量、提升商品品质,从而提高消费者信心,释放消费潜力。

  其次,培育一批强大流通企业。现代生产体系已由生产者主导转变为消费者主导,流通企业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具有了解消费需求的天然优势。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通过打造强大流通企业引领生产,构建新型产业链,实现定制化生产,能有效提高生产和流通的效率。

  再次,打造流通新业态主导的跨境电商平台和供应链体系。这样可以直接链接国际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外供需渠道,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