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2日电/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665.0?亿元,同比下降2.4%,降幅比1—8月份收窄2.0个百分点。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64.3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8月份回落9.0个百分点。
中国网发表时事评论员谭浩俊文章分析,从表面看,9月份规上企业利润增幅比8月份回落了9个百分点,似乎效益出现回落了。实际上,这是在效益持续改善、利润持续增长基础上的一种调整,并不是企业运行状况发生变化、经济恢复步伐放慢的表现。
要知道,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暴发二次疫情,国际经济组织纷纷看衰其他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够不断恢复、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已经相当不容易。特别是企业,依靠国内强大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维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给稳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也为稳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章表示,作为经济稳定基础的实体经济、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够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就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更展示了企业和企业家们的强大信心,以及中国经济和企业的自信。没有这样的自信,不仅无法让经济在短时间内恢复,甚至连疫情也无法得到控制。
规上企业的效益改善,不仅仅体现在利润增长和营业收入的扩大上,更体现在结构的改善和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上。数据显示,三季度,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利润同比增加,比二季度增加了6个,其中,24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两位数。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增长了53.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也增长了52.0%。利润增长结构的改善、增长面的扩大,无疑比纯利润增长更加令人鼓舞,更加展现了企业应对困难和问题挑战的能力。如果利润增长始终局限于几个行业,即便数量再多,也很难体现经济整体稳定、很难认为企业走出困境了。只有越来越多的行业业绩改善、利润增长加快、活力增强,经济稳定的基础才会越来越坚实,经济活力和抗风险能力才会越来越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规上企业能够效益改善、利润增加,与成本降低是密不可分的。数据显示,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比二季度下降0.71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53元,有效缓解了上半年成本大幅上升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压力。企业成本降低了,当然竞争力也会增强,效益会得到改善。而成本下降的原因,除了企业加强管理、减少各种不必要开支、疫情防控成本降低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各项扶持企业的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等,都对企业成本降低和效益提升提供了极大支撑。尤其是银行让利,是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特点最为鲜明的方面。
与此同时,各项稳增长的措施已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策的执行效率也得到了充分展现,从而对经济增长、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保证。反过来,经济的稳定、实体经济的快速恢复、制造业的效益改善,又为经济政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如果经济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实体经济仍然步履艰难,制造业运行不畅,就会给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带来更大压力。财政会越来越艰难,金融也会承受越来越巨大的压力。因此,政策与经济、政策与企业之间,已经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随着企业效益的进一步改善,经济的进一步稳定,有些政策也能够逐步退出,从而腾出更多的政策资源,用于其他方面的发展和稳定,用于补短板、强弱项,那么经济社会发展也就会更加平衡和协调。
文章指出,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决战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面对疫情的冲击和影响、面对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的猖獗,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能够快速恢复,企业效益能够迅速改善,确实给了自己、也给了外界极大的信心。国际经济组织纷纷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提出今年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能够保持经济正增长,足以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走过最艰难的时刻,进入到全面恢复和稳定的轨道,从而为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