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未雨绸缪防范结构性通胀
http://www.CRNTT.com   2020-07-14 09:21:49


  中评社北京7月14日电/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2.5%,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带动,其中猪肉价格上涨81.6%,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18.5%和10.9%,水产品、鲜菜价格等都出现了上涨。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社论表示,6月份,PPI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下降0.5%转为上涨0.5%,生活资料价格由下降0.3%转为上涨0.1%,主要是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影响。从同比看,PPI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2%,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

  随着复工复产、复市复业继续推进,6月份的数据显示出经济逐步恢复的明确信号。但是,我们也应该关注某些价格上涨因素可能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避免在流动性比较充裕的背景下,产生结构性的通胀,影响经济大局。

  文章分析,疫情对需求的影响最大,主要是很多人的就业和收入受到冲击,而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预期也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活动。

  首先,猪肉价格5月份止跌反弹后,在6月份出现过快上涨,由于7月生猪供给依然比较紧张,可能会继续上涨。考虑到猪肉涨价的带动效应,牛羊肉也会跟着上涨。再加上中国海关在进口海鲜包装中检验出新冠病毒,中国目前已经暂停了德国、美国、巴西、英国等23家境外肉类生产企业产品的进口。所以,肉类、海产品等可能会引起进口缩减而出现供给紧张,从而导致肉类价格维持一个较长且较坚挺的价格形势。

  其次,6月至今,中国从南到北均出现了长时间的雨水过多以及洪涝灾害等情况,面积广泛,对粮食(尤其是稻子)、蔬菜、水果等生产可能有较大的损害,影响下半年供给。尽管年初中国政府已经未雨绸缪地要求各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但洪水过后,还是应该高度关注农业生产,紧抓粮食和蔬菜的生产。就全球而言,疫情、蝗虫以及灾害性天气集中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WFP)预测,今年是60多年以来粮食供应形势最严峻的一年,全世界将有2.5亿人遭遇粮食危机,比去年多了整整1.3亿人。

  如果说农副产品的供给受制于天灾等因素,那么,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则比较复杂。石油价格的上涨是一种恢复性过程,并可能因最近人民币升值有所抵消。但是,煤炭、纸张、化工原材料等涨价很大程度上是上游主动减少供给造成的,在下游需求还比较低迷的情况下,上游厂商抱团提价的方式可能对下游企业带来压力。这种现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存在,尤其是在流动性较充裕的时候,很容易从期货市场的炒作传导到现货市场,造成较大的价格波动性,对下游生产不利。在当前经济尚未完全恢复、需求还比较脆弱的时候,应该警惕上游大宗商品的无序波动,不管是行业性的抱团提价,还是期货市场的投机炒作。

  文章指出,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房地产价格上涨。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住宅用地成交楼面均价515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6.5%。各地土地价格也普遍上涨。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的房价有较快的上涨速度。与此同时,今年水泥、钢铁等商品价格也出现持续上涨。虽然暂时性的住房租赁价格下调(受到租户收入直接影响)较为常见,但服务业则因客户减少而提价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可以看出,我们必须重视农副产品的供应问题,避免下半年引发价格波动。同时,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警惕大宗商品投机给制造业造成干扰。这些是在过去扩张周期都曾出现过的现象,但是,今年的经济受疫情影响大,企业对这些干扰性因素承受力变弱。

  长期而言,土地以及住宅价格的刚性上涨才是最大的威胁,因为疫情对很多人的就业收入都造成了冲击,尤其是低薪工作者。农副产品以及住房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影响远远大于中高收入阶层,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重视被动加大的收入分化。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