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7日电/花旗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发达国家已经获得了新冠疫苗双边预订总量的85%,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疫苗定货量已经超过了其人口数量。相比之下,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局面要困难得多。据外媒报道,一些发展中国家在WTO推动新冠疫苗等防疫物资的专利保护豁免提案,以期更快进行疫苗生产和分配,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对疫苗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问题的关切。
经济日报发表时评人郭言文章表示,确保发展中国家有平等机会获取适合、安全和有效的疫苗是中国的一贯态度。自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多次在多边及双边外交场合强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中国贡献。
为此,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奋力攻关,部门和地方主动靠前服务,生产企业顾大局、敢担当,推动疫苗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目前,5条技术路线的14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5个疫苗正在按程序按标准开展Ⅲ期临床试验,紧急使用、生产准备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这是中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履行自身承诺推动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就是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公平分配,确保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同时带动更多有能力的国家加入并支持“实施计划”。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中方还将以多种形式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包括捐赠和无偿援助。
文章指出,中国在疫苗问题上的积极态度和切实行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肯定。有分析指出,中国疫苗成本更低,因此中国疫苗对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显而易见”。中国的行动也充分体现了重信守诺的大国担当,为全球共同抗疫贡献中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