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游人在上海外滩游览。(图片来源:新华网) |
抗洪胜利,让中秋团圆分外珍贵。“昨天下午才搬过来,今天我们第一次在新家过个团圆节!”10月1日上午,在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的安置小区里,54岁的村民张红海分外高兴。今年7月,有“千里淮河第一闸”之称的阜南县王家坝闸开闸泄洪,蒙洼蓄洪区第16次启用蓄洪。抗洪胜利后,当地加强行蓄洪区群众的搬迁安置工作,张红海家就是其中之一。以前,他家住在蒙洼蓄洪区的庄台上,3间平房6口人,拥挤脏乱。“现在我的新房120平方米,四室两厅,宽敞明亮!”“虽然罕见的大洪灾使农作物损失惨重,但是通过灾后生产自救、国家财政补贴、发展适应性农业等系列措施,不会影响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序推进,奔小康更有信心!”阜南县老观乡党委书记王军说。
我坚守:勠力同心奔小康
金秋时节,新疆南疆地区的核桃、红枣、棉花等特色农作物陆续进入丰收采摘季。在地处昆仑山区的喀什地区叶城县乌夏克巴什镇布那克村,这几天,新疆通信管理局派驻该村扶贫第一书记杜鹏正组织村民晾晒核桃,对接果品批发商收购,并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销售。
除了已经易地搬迁的村民外,布那克村现有436户1883人,其中210户928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转移就业,按照目前测算的情况,我们村今年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1620元。”杜鹏说,“我们对如期脱贫摘帽充满信心,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中秋节到来,杜鹏没能和家人团聚,通过微信视频,他与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女儿一起吃了月饼,“一家人的心在一起,离着多远都是团聚。”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对千千万万中国人来说,既是国之大事,又是家之希望。
国庆前夕,正在昭觉中学读初二的17岁的彝族女孩某色拉作回到她的老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这个被外界称为“悬崖村”的村庄,是某色拉作出生的地方。今年5月13日,作为凉山35.32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的一员,某色拉作一家告别了祖辈生活了100多年的老屋,沿着钢铁天梯走下悬崖,搬进了65公里外的新居。根据当地政策,他们在老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继续保留,老屋也保留下来,作为村集体发展民宿接待之用。近年来,随着“悬崖村”出行条件的改善,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一时间,旅游业成为“悬崖村”的新支柱。长假到来,某色拉作一家忙着打扫卫生、晾晒被褥,为接待游客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