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台北2月24日电(作者 王昆义)高雄市长韩国瑜越来越像是台湾的政治核心,不仅蓝绿政治人物要从他身上刷存在感,他所创新的俗民政治语汇,不仅变成大家学习与模仿的对象,也变成人民口中可以朗朗上口的生活话语,尤其是媒体在他身上找寻认同的符号,让他在媒体上的能见度与网路声量,更是前所未有的高。这样一位政治领袖的出现,到底是他自己创造自己,还是社会创造了他,应该还有诸多疑惑待解。所以,针对这种“韩流现象”的出现,还是有必要再次检视。
美国政治学者兰尼与肯道尔(A. Ranney & W. Kendall)说:“政党是自主的有组织集团,它从事政治性的社会集合,它追求政府中的权力职位,也是展现政府的中心领袖与创造政治领域内大批跟随者的组织结构,并产生共同的观点或效忠的认同符号”。而政治领袖的出现,有时是透过政党培养与征选出来,有时却是政治人物自身的人格特质所塑造出来,这就犹如韦伯所说的“魅力型领袖”的造成。
台湾民主化以后,由于政治领袖的出现都是经过选举一成不变的过程,所以要创造具有魅力型领袖特质的政治人物,已经越来越不容易,即使贵为“总统”的蔡英文,也很难从她身上找到魅力型领袖的特质,以致于她所领导的民进党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到惨败的命运。
而魅力型领袖的创造,主要还是呈现在领导者个人的影响力来决定。从管理学上来看,衡量一个人的领导力,全看他的影响力。如果没有影响力,就绝对无法领导别人,真正的领导力是无法转移、指派或委任的,只能从逐渐积累的影响力而来,所以国民党内的几个太阳,若想把韩流转嫁成自己对外的影响力,可能性并不高。
因为领导是指影响别人来跟随自己,而管理则指维持系统及其流程。如果领导者不能影响别人,人们就不会跟随他。如果人们不能跟随他,他就不会变成领导者,这就是“影响力法则”。
从“影响力法则”来看,韩流又是怎么创造的呢?因素当然有千百种,其中最接地气的应该是他能够把政治语汇俗民化,这是改变台湾政治文化的另一次契机,也是继民主化过程中将神格化的政治领袖俗民化以后,再把政治语汇俗民化的第二次民主转换,这对未来台湾政治文化的改变,必然会有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