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智库:《中国评论》第260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19-08-01 00:25:53


《中国评论》第260期目录(中评社图片)
 
  本期“智库报告”栏目刊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 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法学博士田飞龙的《反修例运动与两制融合难题》和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台湾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冯霞的《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法制保障基础与实践路径》两篇文章。

  田飞龙在《反修例运动与两制融合难题》一文中表示,此次反修例运动再次暴露了央港关系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并未真正解决,香港在回归22 年之际依然是严格的“制度离岛”,“一国两制”的全面准确实施依然面临严峻挑战。香港反对派占领立法会并成功瘫痪立法,则进一步塑造了香港社会运动的历史记录和巅峰体验。循此演化,今后的23 条立法、国民教育条例等绝无可能顺利通过。反对派任意升级政治对抗、在中美贸易战之际变相站队美国一边的政治行为,可能有短期功利性的斩获,但长远来看必然遭遇重大政治失败。中央更不信任,香港民主之路也因此会更加艰难。香港反对派及国内某些学者趁机倡议的“重启政改”论更是火上浇油,不合时宜,将持续置香港于“过度政治化”陷阱,加重本土主义政治对抗和撕裂社会效应,迟滞香港与大湾区及国家发展主场战略的融合进程,是不负责任的空泛之论。新时代的香港角色不再是单纯依靠欧美体系服务国家初期现代化,而是深度参与和支持国家的“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支持国家正在主导及展开的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建构行为。

  冯霞的《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法制保障基础与实践路径》一文表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的首次提出,不仅是启动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具体设计,也标志着祖国的和平统一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国内外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法理研究薄弱的状况下,以《告台湾同胞书》和《宪法》为基础的涉台法律规范体系形成为其提供了法制保障基础,可以在坚守12333 底线和目标的基础上,通过“134 个职业资格考试”和“台人台税”的落实及推进“两岸共同市场”顶层设计和实施进程,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实践路径。

  本期“智库思潮”栏目刊登了《制度学习、政策委托与双向融合——两岸融合发展的知识生产、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一文。该文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长、副教授唐桦,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教授、两岸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瀚,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唐扬共同完成。文章表示,融合发展要求我们从“推动交流”的思维转向“推动参与”的思维。那么,在落实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又该如何推动参与的实现呢?我们认为,要达成这一目的,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第一,如何提高台胞的参与意愿;第二,如何为台胞提供参与的空间。解决台胞参与空间的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台胞实践参与行为提供了客观的可能。具体来说,为台胞提供参与空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提高台胞在地方的政策参与;第二,提高台胞在基层的社会参与。习总书记融合发展的主张,是一项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似的方针。落实这一方针需要更加详细、周密的设计与安排。因此,本专题仅仅是从实践层面针对现实存在的具体问题所提出的一些设想。然而,这些看似不成体系的想法,却也是秉要执本的:制度学习、政策委托与双向融合,直接指向了两岸间知识的生产、制度的创新与实践的探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