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网络资料图) |
中评社北京7月21日电/据广州日报报道,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升学、留学等教育新闻的“旺季”。今年也是如此。最近有媒体抛出一个话题,中外合作办学能否像一些人期待的那样,成为留学的“替代品”?
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讨论这个话题,也算“时势使然”。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本想出国留学的人不得不另作打算。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不出国门的留学”——中外合作办学。其实“不出国门的留学”这种说法,虽然流传甚广,但并不完全准确。其中很多项目,也是要走出国门的。比如本科教育,“2+2”模式、“3+1”模式,加号后面的数字,就是要在境外度过的时间。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越来越多高校通过这种模式,引进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师资等,与国外名校进行科研、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合作,以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最近,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本科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录取分数持续上升,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招生规模、录取分数、教学质量,这些指标上扬,意味着中外合作办学的社会认可度在攀升。
那能否成为留学的“替代品”?这明显是个伪命题。正所谓“存在即合理”,一个事物如果能被替代,只能说明它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对留学来说,全外语的沉浸式环境,外国高校的科研氛围,文化的交流碰撞,行万里路开阔眼界——估计留学生们会列出一长串理由,去证明留学的不可替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