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洁篪会见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资料图,图片来源:参考消息网) |
中评社香港6月21日电/17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夏威夷会面,试图缓解近来两国因为一连串议题所引发的紧张关系。这是好几个月美中关系加速下行以来,两国高层第一次“面谈”。
美国《侨报》6月19日载文《夏威夷会晤 美中关系未“破冰”》,文章说,17日之前几天,美国重启武汉领事馆、美国驻华使领馆开放签证预约、美国允许美国企业与华为共同制定5G通信标准、美中航线扩容等关于美中关系的好消息更是调高了外界对夏威夷会晤的期待值:或许近来罕见的高层接触与对话,可以令不断下行的美中关系“破冰”。
根据双方会晤后各自发表的简短声明,结果有好的一面:双方都肯定了在各个领域接触、沟通、互动、互惠的必要性。但也应该看到,声明中几乎没有提及任何具体共识。再根据之后中国外交部对媒体问题的回应也可以看出,蓬佩奥和杨洁篪在这次夏威夷会晤中,在双方有分歧的问题上,基本都在阐述各自的观点;至少现在,还没有就任何具体议题互相有所妥协、让步的计划。
其实夏威夷会见当天有“坏消息”接连出现。美国与G7其他国家共同发表关于香港的联合声明,敦促中国重新考虑在香港国安立法事项。特朗普正式签署了涉疆法案,要因为“迫害维吾尔穆斯林”而“制裁”中国官员。对这些议题,中国的态度一向十分明确,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所以,美中关系中矛盾、难题的解决毫无进展;两国总体关系幷没有“破冰”。
这一段时间以来的美中关系下滑,本来就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长期原因有“大国竞争”——尤其是科技领域的竞争,有意识形态矛盾;中期因素有经贸争端;近期因素则有COVID-19疫情带来新的矛盾以及客观情况限制(比如旅行禁令、航班限制等),两国官员唇枪舌剑互相喊话等。而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南海问题、涉疆问题等一系列美中关系中的其他新老问题,也都随着两国关系陷入低谷而越发敏感,形成叠加效应和恶性循环。除了美国国会各种通过“立法”以外,最近的台湾海峡、南海巡航以向中国表达态度的行动,完全没有因为严重的疫情和非裔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全美示威运动而“耽误”。所以,美中“破冰”本来就不是一次高层会面能完成的事情。美中之间有复杂的历史问题,有意识形态分歧,有多领域激烈的竞争,这几年的互信又被损耗得厉害。加上“偶然因素”——这次疫情,不仅没有出现联手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从而使两国关系得到改善的场景,反而美中关系蒙上巨大阴影。还有更“偶然”的因素:前国安顾问博尔顿要出书,将有很多不利于特朗普的“料”爆出——目前泄露出的“料”,就有特朗普请求习近平加大对美国产品的采购以确保他能连任成功;还有特朗普把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等议题置于国家利益之前;也还有特朗普赞赏维吾尔族穆斯林“教育营”的内容——和他公开的表态、行动完全不一致。特朗普19日突然称可能会和中国“完全脱钩”,未必没有“避嫌”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