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24日电/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意见》从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国家生态安全、重点领域改革、民生措施、政策支持等方面,出台了36条举措,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球时报发表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文章称,二十多年前的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西部大开发正式实施。20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改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获得了巨大发展机遇。西部的GDP年均增速达8.9%,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观,生态建设成绩斐然,西部地区的人民群众将和全国人民一道,于今年实现全面脱贫,共同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
在这个意义上,西部大开发客观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过去20年来,西部大开发取得的重要经验,需要在新时代延续和强化。
文章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初,正处于世纪之交。彼时,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为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过去20年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搞好基础设施,重视生态环境、科技教育、完善市场体制,这在缩小中西部差距,有力解决“三农”问题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近些年来,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攻坚战之所以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是建立在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影响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持续努力的基础之上的。
如今,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从国内形势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但已经大大缓解。东部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有较多的经济剩余惠及中西部地区。同时,西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都有了根本改观,有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西部地区不再是包袱,而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近年来,西部地区通过调整结构、产业升级、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实现了西部经济发展从追求高速向追求高质量的转变,也为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契机。
从国际形势上看,西部大开发的20年,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成长为全球GDP第二大国的20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西部地区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凸显。过去一些年来,重庆等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已经成为内陆改革开放的高地。进入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的逐步深入,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位将更为凸显。新时代,“中国制造”将不再单纯依赖于东部沿海地区,广大西部地区也将在对外开放和互联互通中承担重要角色。
文章指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形成,不仅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也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过去20年来,每每遇到国际经济动荡,中西部地区及广大农村地区总是起到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当前,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还未结束,疫情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不可估量,中国必须做好应对世界格局深度不确定性的准备。在这个意义上,西部大开发将在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再次发挥战略回旋空间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