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未来四年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20-07-25 00:11:07


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形势更趋复杂严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多。
  中评社╱题:未来四年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走向 作者:刘凌斌(福州),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林中威(福州),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

  民进党持续在岛内“完全执政”,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强势推行“倚美抗中”的“台独”路线,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大搞“以疫谋‘独’”,严控和阻挠两岸交流合作,加上在中美关系恶化的大背景下美国肆无忌惮地大打“台湾牌”来制衡中国,导致两岸关系形势更趋复杂严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多。未来四年,两岸对立对抗态势可能继续升高,甚至不排除两岸“擦枪走火”的可能。但在大陆惠台政策的有力带动下,两岸经贸合作和民间交流仍有望扩大深化,疫情过后,两岸民间交流有望“克难前行”,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一、民进党当局强势推行“以疫谋‘独’”、“倚美抗中”的“台独”路线,加剧两岸对立对抗

  从选后近半年的言行来看,蔡英文和民进党当局自认为获得了817万票的“主流民意”授权,在两岸关系上已几乎不存在转圜空间,可能继续强势推行“倚美抗中”的“台独”分离主义路线。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利用疫情趁火打劫,大搞政治操弄,企图达到“以疫反中”、“以疫谋‘独’”、实现“两岸脱钩”的政治目的。一方面,对大陆“全民抗疫”冷嘲热讽,恶意中伤,第一时间下令禁止口罩出口大陆,藉机严格管控与限制两岸交流交往,暂停两岸“小三通”,大幅缩减两岸航班,无预警全面封杀大陆人士入境,阻挠滞鄂台胞返乡,禁止无“台湾籍”的陆配子女返台,禁止医护人员到大陆及港澳地区,在岛内社会煽动“台独”意识,掀起一股“反中恐中仇中”狂潮,肆意恶化两岸关系气氛。另一方面,以“疫情防控”为藉口,炒作“台美防疫合作”,与AIT发布所谓“台美防疫伙伴联合声明”,吹嘘夸大台湾防疫成效,极力寻求台美关系新发展、新突破,藉“分享防疫经验”为名,在国际上伺机鼓噪台湾参与WHO议题,配合美国攻击抹黑对大陆抗疫给予积极评价的WHO,发动网军围攻谭德塞,谋求参与各类国际组织。在岛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之后,未来台湾当局还可能以“强化防疫合作”为名,加强对其“邦交国”和东盟等周边地区的外事攻势,继续采用“金元外交”等手段巩固“邦交”乃至谋求“复交”,将“医疗新南向”作为其政策卖点,大搞“口罩外交”、“防疫外交”和“医疗外交”,不停地在国际社会刷存在感,拓展所谓台湾的“国际空间”,公然挑战国际社会奉行的一个中国原则。

  5月20日,蔡英文在开启第二任期的就职讲话中,重申所谓的“和平、对等、民主、对话”的“8字宣言”,宣称“持续遵循‘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来处理两岸事务”,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现状。尽管其通篇讲话没有再抛出新的挑衅大陆的“台独”言辞,但蔡英文不仅没有重申四年前提出的尊重“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反而公然宣示“不会接受北京当局以‘一国两制’矮化台湾,破坏台海现状”,声称“两岸关系正处于历史的转捩点,双方都有责任,谋求长远相处之道,避免对立与分歧的扩大”,“期盼对岸领导人,能承担起相对的责任,共同稳定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①实际上再度明确了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反对“一国两制”的政治立场,同时将四年来民进党当局不断破坏台海现状、导致两岸关系恶化的责任“甩锅”给大陆,形同对外宣示未来四年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不可能改弦更张,更不可能放弃“台独”思维。

  在此背景下,两岸政治对抗有可能升级,两岸制度化协商和公权力层面的交流合作将继续停摆,两岸经贸合作、城市交流和民间交流面临的阻力也将与日俱增,两岸民意对抗也可能加剧。两岸关系面临进一步恶化的风险,甚至不能排除因“台独”分裂势力的某些冒险行径而导致两岸“擦枪走火”、酿成台海危机的可能。

  二、民进党当局推动“修法”、“立法”制造“绿色恐怖”和“寒蝉效应”,不择手段阻挠限制两岸交流合作

  近年来,大陆相继出台以“31条措施”、“26条措施”为代表的一系列惠台政策,更加积极主动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到大陆各地学习生活、就业创业,有不少台胞在大陆安家落户、扎根当地,融入大陆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然而,新一轮岛内民众的“西进大陆”热潮却引发了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的极大恐慌,他们不但以所谓大陆“对台统战,掏空台湾”、“名为惠台,实为利中”为由对大陆惠台政策横加指责,而且推出各种反制措施加以阻挠,对台胞赴大陆发展处处设置障碍,甚至肆意罗织罪名威胁和恫吓,如约谈福建台籍科技特派员、处罚在厦门担任社区主任助理的台胞等。

  2019年以来,民进党当局在“修法”限制两岸交流方面动作频频,凭藉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的多数席位优势,强行通过了所谓“国安五法”,主要内容包括将大陆港澳人士列入“外患罪”、对退休涉密公职人员赴陆加强“管制”、剥夺被指控为所谓“共谍”的军公教终身俸、增加两岸政治协商“双公投”机制等。2019年12月31日,民进党籍民意代表挟着多数席次优势,表决通过以民进党团版本为主的所谓“反渗透法”。该“法案”全文共12条,明定禁止任何人接受来自“境外势力”的所谓“渗透”来源的“指示、委托或赞助”,从事选举相关活动等,并规定违者最高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科罚金一千万(新台币)。对此,国民党团总召曾铭宗表示,“反渗透法”其实就是新的“戒严法”,只要违背或是挑战民进党,蔡英文当局就会用这个“法令”对付政敌,而且最可怕的是“渗透来源”定义相当不明确,严重干预民间交流,民众不知不觉就会“触法”。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当天就此答记者问时批评,民进党当局为了谋取政治和选举私利,大搞“绿色恐怖”,破坏两岸交流交往,制造两岸敌意对抗,伤害两岸人民感情,严重损害台湾民众福祉利益。②

  2020年1月“反渗透法”实施后,在陆台胞台企的活动势必因该“法”而有所约束,台胞表达对大陆正面观感,替大陆宣传惠台政策,在大陆参加公益活动、接受媒体采访等,必然会更加小心谨慎,在事业单位等敏感部门任职的台湾专才、台湾教师等将倍感压力甚至面临被处罚的风险。民进党当局还可能依据该“法”限制台湾民众参与海峡论坛等指标性两岸交流活动,同时在年初查处相关中介组织后将导致交流的可持续性受影响。未来大陆赴台交流参访将全面遇阻,赴台人数将大幅减少,入岛将受更大打压,大陆企业在台投资经营活动面临的大环境更加不利,在岛内相关机构、人员也将受到更严密管控。

  可以预见,未来四年,民进党当局将继续利用执政优势,发动相关部门对推动和参与两岸交流的相关人士和社会团体进行威胁,并利用“反渗透法”打击少数重点社团和指标性政治人物。其目的在于制造“寒蝉效应”,恶化两岸交流的氛围。

  此外,在舆论宣传方面,民进党当局将采用官民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协作的手段,不断寻找新角度造谣生事、搬弄是非,抹黑大陆发展成果和各类惠台政策,曲解大陆对台善意,甚至不惜利用网军、网红等渠道煽动互联网上的两岸民意对抗,形塑岛内的“反中恐共仇陆”氛围,降低台湾民众参与两岸交流和年轻世代来大陆发展的意愿。

  三、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可能趋于保守,在两岸关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被削弱

  在败选检讨中,国民党内出现检讨两岸路线和“九二共识”的声音,部分“本土蓝”将国民党败选的主因归咎于似是而非的“亲中”路线,认为两岸路线已非国民党的优势,反而变成包袱。在选后举行的国民党主席补选过程中,参选党主席的郝龙斌扬言若大陆不承认“中华民国”,可以考虑中断两岸“三通”,担忧国民党“又老又红”;另一位参选人江启臣则抛出“‘九二共识’已过时、两岸关系‘台湾优先’”、担忧国民党“亲中而不亲美”等言论。

  在3月举行的国民党主席补选中,青壮派代表、地方派系出身的国民党籍民意代表江启臣最终拿下近七成票数,以绝对优势胜选。选举结果验证了党内世代交替的呼声。③新任党主席江启臣任期较短,可能将重心放在党务改革、世代交替方面,对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不大可能作出大的调整,更改党名的可能性较小,坚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仍将是党内各派系所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由于泛蓝阵营仍然拥有四成多的民意基础,以洪秀柱为代表的深蓝势力仍会努力捍卫“九二共识”的“一中”意涵,与部分“本土蓝”要求放弃“一中”的“独台”路线进行坚决斗争。惨败的国民党更没有分裂的本钱,最终在经过两岸路线检讨与辩论后,双方很可能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预计未来国民党的两岸论述仍将延续吴敦义时期的大框架,不但很难大开大阖,反而可能更趋保守,进一步朝“本土化”路线靠拢,并继续在香港问题、台湾参与WHO、对美军售等议题上在民进党后面“拿香跟着拜”,以摆脱外界的“亲中”质疑,争取中间选民和年轻世代的支持。

  鉴于岛内“抗中保台”、“拒统趋独”的民意基础不可忽视,未来四年国民党想要重新夺回岛内两岸论述话语权的难度颇大,对民进党的“台独”路线恐难以发挥有力的制衡作用。“5·20”前夕,蔡易余等部分民进党籍民意代表提案修改“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删除其中“国家统一”相关文字,体现所谓“‘国家’管辖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及其附属岛屿”。对此,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立法机构党团总召林为洲质疑,蔡易余等人的提案形同推动“法理台独”,如果民进党要通过,后果、责任自己承担,国民党不当“煞车皮”。④最终在掀起两岸巨大舆论风波并遭致大陆强烈反对后,蔡易余主动撤案,也让这场“法理台独”闹剧暂告一段落。然而在此过程中,国民党策略性地“以退为进”,看似高明,实际上却有屈从于岛内“拒统趋独”民意、不愿意主动引导民众形成正确的两岸关系认知之嫌。

  这表明,未来四年,国民党很可能无力或无意再扮演两岸关系恶化的“刹车皮”角色,甚至冷眼旁观“红绿对撞”,让绿营独自承担与大陆对抗的后果。在此背景下,国共两党虽可能维持一定层级的党际交流,但在“反渗透法”的限制以及两党政治互信受到削弱的背景下,国共两党高层交往和领导人会面的可能性极小,两党沟通机制对两岸关系的积极作用也势必遭到削弱。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