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吴惠秋:九二共识清晰化 给“台独”划红线
http://www.CRNTT.com   2020-04-23 00:26:35


 
  “台独”势力的成长壮大和迈向实质性的路线和行动已经构成了两岸关系新的矛盾对立面。这个矛盾的性质和以往可谈判和可协商的在一个中国基础上的国共矛盾已经完全不同。和“台独”分离势力的矛盾是要不要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矛盾,是一个没有调和和协商余地的敌我矛盾。笔者强烈不能苟同一些两岸学者把此矛盾解释成是所谓的“红”“绿”对抗。严格地讲这是海内外全体华夏儿女坚定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和极端“台独”分裂势力的对抗性矛盾。这个矛盾是敌对的,是不可调和的。

  当年的“九二共识”是在两岸对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两岸共同谋求国家统一的高度认同基础上达成的。随着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和消长,两岸关系矛盾性质的变化将无可置疑深刻影响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九二共识”清晰化的必要性

  1992年海峡两岸“海协”和“海基”两会经过会谈协商产生的共识是一个充满两岸中国人智慧又体现了中国大陆善意的产物,形成的共识对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两岸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非常正面的作用。1992年“两会”协商前的40余年期间里两岸共同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一直是两岸的基本立场,有文件记载的两岸共谋国家统一也自然成为92年两岸会谈的政治基础。因此“九二共识”中应该清晰完整地体现“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这两个不可分割的元素。

  “九二共识”的贡献在于两岸双方确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优先考量民生,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将政治涵义后置。这种考量的本身就充分体现了大陆政府对台湾同胞的手足亲情,考虑到有利于台湾的经济民生发展,字里行间之善意不言而喻。这种刻意的政治涵义的“模糊”也能够为两岸今后的政治谈判留下足够空间。因此政治涵义的模糊是建立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和“双方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的政治基础上的,这个基础是当时“两会”双方共同多次确认和共建的,是“九二共识”中的原意,而不是之后任何单方面的添加和修正。在新的两岸关系形势下有必要强调和清晰化这个原意。海峡两岸应该共同巩固这个政治基础,为以后的政治涵义的讨论和协商创造条件,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目标明确,行稳致远。由于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和台独势力的执政,有关后置的政治涵义的定论则应该归纳到以后势在必行的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两制’台湾方案”的政治协商中去。

  长期以来岛内国民党的一些政客在谈及“九二共识”时总是刻意避开“两岸共同谋求国家统一”这个当初共同认知的前提,喋喋不休地强调所谓的“一中各表”。很明显这是国民党一些主要政客的选择性地“取舍”,这种论点的要害是虚化或“模糊”作为前提的“一中”,只要“各表”这个国民党单方面定义的政治涵义。这是一种刻意的“避同求异”,将同属一个中国的认知刻意表达成两个国家。应该说,这种表述和“两国论”在实质上并无两样,和“九二共识”的原意是完全格格不入的。用所谓“一中各表”来扭曲和取代“九二共识”是拖延中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也是必须反对的。笔者认为这正是中国大陆方面从来没有认可过这样的“各表”之根本所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