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的人民币交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境外机构在中国国债市场的占比大幅提升,俄罗斯、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纷纷增加人民币债券的持有。一些与中国进行交易的石油出口国(如伊朗、巴基斯坦)倾向于把人民币收入转换为中国国债。2018年共有1186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1980.6亿元,投资规模1.73万亿元;境外机构参与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规模1700.4亿美元。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批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205家,额度为6466.7亿元。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2019年1月4日发布的托管数据,截至2018年12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债券托管总量达到1.507万亿元,同比增长50.26%。其中,境外机构当月持有国债规模突破1万亿元,持有政策性金融债为0.362万亿元。共有769家境外机构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持有境内债券,较2017年末增加151家。根据上海清算所最新发布的托管数据,截至2018年12月末,境外机构在上清所的债券托管总量为2229.43亿元,单月增持11.05亿元。此外,境外机构持有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规模连续多月维持在0.2亿元。
人民币已被多国用作储备货币。2019年3月29日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约为10.73万亿美元。其中,各国央行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增至2027.9亿美元,占全部储备的1.89%,超过澳元和加元,创2016年10月IMF报告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美元资产占比降为61.69%,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人民币和美元资产的此起彼伏反映了2016年底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后,全球央行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兴趣不断增加,对美元的依赖有所降低,有利于促进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中国还与日本、英国、瑞士、巴西、韩国、印度尼西亚等3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有效协议仍有31个,总规模约3万亿元。货币互换能有效补充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成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一部分。俄罗斯中央银行在2018年第二季度将相当于44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分别换成了欧元和人民币,使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从5%增加到了15%,意味着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份额达到全球央行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它持有的人民币总额占到全球人民币储备的四分之一左右。2017年6月,欧洲央行首次将价值5亿欧元(约合5.6478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从美元换成了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仍然任重道远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显示,截至2019年2月,人民币保持国际和国际支付第五大最活跃货币的地位,份额为1.85%;可能由于中国新年的缘故,环比下降了26.47%。根据IMF的数据,2018年第四季度末全球各国央行持有外汇储备总额为114,444.1亿美元,其中美元占61.94%,欧元占20.69%,日元占5.20%,英镑占4.43%,加拿大元占1.84%,人民币占1.89%,澳大利亚元占1.62%。数据表明,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份额尽管连续几个季度下降,但地位不可撼动。非美元资产微幅此消彼长,比如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份额均有所增长。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连续几个季度增长,但涨幅和所占份额依然很小。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已逐渐被世人所接受。然而,中国经济约占全球GDP的15%,进出口贸易额约占全球总额的12%,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和外汇储备中所占份额还很小,远低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与美元和欧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美元作为全球“货币锚”的地位依旧牢固,人民币要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结算和储备货币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政策建议
文章提出,第一,央行应对标国际金融规则进行金融改革。一是中国人民银行应对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为代表的全球多边、区域多边和双边国际贸易和金融规则,加强贸易结算货币制度改革,使人民币逐步被全球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所接受,并在新一轮全球贸易金融规则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审慎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由于中国金融机构在治理结构、风险控制等方面尚不完善,金融市场尤其是衍生品市场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金融体系抵御系统性风险能力仍然脆弱,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应循序渐进。三是央行应积极构建汇率风险分散机制。央行应积极建立起由企业、商业银行和央行三方构成的汇率风险分散金字塔结构,充分运用货币互换等金融工具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分散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汇率风险,以此鼓励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到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中来,鼓励企业在跨境贸易结算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以脱虚入实的方式助力“一带一路”沿线的人民币国际化并加强金融监管。
第二,商业银行应充分借助符合市场规则的多样化金融机构。中国商业银行应发挥主渠道作用,不妨从人民币接受度高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结算和金融投资入手,按照全球资本市场的多货币金融服务体系要求加强金融创新,培育中国金融的国际品牌和“软实力”,尽快确立人民币在全球资本市场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的市场地位。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过程必然会对现在由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带来冲击,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要避免单纯依靠国有金融机构或国外金融机构,而是要依靠符合市场规则的多样化金融机构和平台,如全球资本市场。
第三,企业应充分利用境外资本规则和资本市场机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走出去”企业在海外大量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将有效避免人民币汇率的非理性贬值,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根本保障。中国企业应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贸易规则用足,更多利用境外资本规则和资本市场机制,促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和投资中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