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斐济:南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http://www.CRNTT.com   2020-04-25 10:33:25


 

  南太平洋的门户

  斐济在南太地区的地位十分特殊。从地理位置看,它基本位于南太地区的中央,可以说是南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同时也在亚洲通往拉丁美洲、北极通往南极的重要航道上。斐济最大的国际机场位于第三大城市楠迪,是南半球重要的航空枢纽,往来于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汤加、萨摩亚、瓦努阿图、库克群岛、纽埃等其他南太国家的国际旅客都需要从楠迪国际机场中转。不仅如此,南太国家之间的航运一般也都以楠迪为中转站。

  斐济是太平洋岛国中外交较为活跃的国家,其对外关系的两条主脉一是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发展关系,二是与太平洋地区的兄弟岛国保持特殊关系。根据斐济外交部统计,目前已有中国、美国、日本、英国等22个国家在斐济首都苏瓦常设外交代表机构;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和菲律宾等17国在斐济派驻领事。斐济还是众多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秘书处所在地,太平洋岛国论坛(PIF)、太平洋共同体(PC)等重要地区组织和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等国际组织都在此设有秘书处或办事处,也是多国派驻太平洋岛国使节团所在地。因此,斐济在南太地区事务拥有很大话语权,可以影响整个南太地区的外交走向。此外,该地区的唯一区域性大学——由南太地区各国合办的南太平洋大学也将主校区设在苏瓦,更加强化了斐济在这一地区的重要性。

  在斐济这个多民族国家中,欧洲人、罗图马人、华人能与土著居民和谐共处,但第二大族裔印度族人却是例外。最早到达斐济的印度人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契约劳工,吃苦耐劳,也适应斐济的热带气候,还有长期从事农业的经验,因此很受当地种植园主的欢迎。他们一边勤奋劳动,一边在斐济繁衍生息,与印度商人和自由民等一起逐渐在斐济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控着斐济的经济命脉。

  由于印度族人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文化风格和外貌,与土著斐济人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相互竞争,且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在土地概念、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语言、风俗习惯等许多方面也明显不同,民族冲突时有发生。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力量日渐雄厚,印度裔斐济人政治诉求不断上升,最终打破了微妙的平衡,1987年4月,代表印度裔斐济人的民族联合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击败了代表土著斐济人利益的保守政府。随后,斐济军队中校西蒂韦尼·兰布卡发动两次军事政变,并出任临时政府首脑和斐济军队司令。2000年5月,武装分子推翻了斐济历史上第一位印度裔总理乔杜里;2006年大选中获得连任的政府总理莱塞尼亚·恩加拉塞拒绝军方提出的下台要求,斐济再次爆发军事冲突。为调解土著斐济人与印度裔斐济人之间的矛盾,斐济政府多次修改宪法,2013年宪法正式结束了多次政变形成的宪法真空期。新宪法取消了以种族定义和划分人群的办法,给予每一名斐济公民“斐济人”的称谓,从而缓解了斐、印两族的矛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