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姚洋:消费强刺激,经济活起来
http://www.CRNTT.com   2020-04-20 12:17:32


  中评社北京4月20日电/据环球网报道,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幅度调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之后,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如何在抗疫同时迅速提振经济,是当前全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各级政府的刺激经济措施已陆续展开。央行出台了定向降准政策,增加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各地“新基建”也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一些城市出台了针对企业的救助措施,如减免租金和税收等;还有一些城市为居民提供消费券。这些措施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对于快速扭转经济下滑而言,仍然是不够的。

  我国在较短的时间里基本控制住新冠疫情的蔓延,复工因此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要实现全面复产仍然任重而道远。制造业企业的复工基本完成,但复产率仍然较低,而服务业的复工与复产都不理想,其背后原因是消费没有快速恢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零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9%,是各项指标中下降幅度最大的。

  消费大幅度下降对于我国经济的复苏非常不利。短期内,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不可能发生可见的变化,而由于经济下行,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失业,因而摆脱衰退完全取决于需求的增长。此次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与以往经济下行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往消费一般能够保证增长,经济下行主要表现为企业投资减少,政府的反周期措施因而只需专注于提振企业信心、增加投资。而此次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则不同,企业只是摁下了暂停键,因而供给端没有问题,但消费大幅度下降导致了企业订单下降,消费成为经济复苏的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短期内技术和资本基本上是给定的,经济复苏与就业的关系也就无法割裂:就业增加了,经济就增长;反过来,没有经济增长,也不可能有就业的上升。

  受消费制约,增加流动性和减税等措施的作用有限,因为企业如果没有订单就不会开工,因而也不需要流动性,同时减税也失去了意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全社会的有效需求,但建设周期长,效果也不容易传导到中小企业那里去,因而在短期内起不到促进就业、增加民众收入的效果。而且,大规模地搞基建后遗症很多,其中债务的再次累积是必须关注的问题。自2017年起,中央政府在“去杠杆”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果再次大量上新的基建项目,有可能让这些成果付之东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