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文件造假未批先建 谁关掉了环评安全阀
http://www.CRNTT.com   2020-04-22 11:49:58


 
  据悉,2019年全国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报告表共约22.0万个,其中编制较为复杂的报告书仅占7.7%,平均审批时间已压缩至法定时限的一半左右。全年共有环境影响登记表约116.5万个,占环评管理总量的84.1%,均依法实施在线备案不再审批,平均办理时间仅为十分钟。

  但另一方面,环评市场开放后,各类环评机构良莠不齐,部分机构专业技术能力不到位,一些为获取利益敷衍了事的机构低价恶意竞争,导致部分环评报告质量低劣。在实践中也一直存在事后补办手续以便项目环评的技术审查能够顺利通过等不良现象。

  为了降低上述风险,与环评制度改革相伴的,还有更为严格的事中事后监管。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提高了对环评机构编制环评文件的质量要求,同时大幅提高处罚力度,对环评机构和环评文件编制人员实施“双罚”。自去年11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施行以来,全国共38家环评编制单位和39名编制人员因环评文件质量问题或信息填报问题被采取信用管理措施。

  监管能否实打实、硬碰硬,关系着环评制度改革成效。近年来,中央环保督察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环评责任落实情况作为重要监督内容,对环评违法违规行为的问责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关于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严肃查处越权审批、拆分审批、变相审批等违法违规行为。去年6月份,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表示,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会重点关注“未批先建”问题,将采取挂牌督办、约谈问责、环评限批等一系列手段措施,予以严肃处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监管再严只是手段,真正能让环评这道环境风险的过滤器、安全阀起作用的,还在于企业和各级政府转变观念,把环境保护真正放在心上。生态本身就是经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