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浙江农村垃圾治理一马当先 探访安吉横溪坞村
http://www.CRNTT.com   2019-07-08 10:10:30


“蛹工坊”里的“艺术品”。
  中评社北京7月8日电/浙江在线讯,进了孝丰镇横溪坞村的地界,便再看不见垃圾——整个村庄没有一个公共垃圾桶!这里的垃圾去哪儿了?记者到达时已是早上8时多,一见面,我们便请村党支部书记裘松伟做向导,开始“找”垃圾。

  在村里漫步,穿村而过的公路旁,一座青砖黛瓦的文化墙上嵌满了旧手机、录音机等电子垃圾,草坪上和花坛边随处可见废弃旧物制作的各种工艺景观,制作简单,却充满巧思。

  “这些工艺品是村民自己做的吗?”裘松伟没有接话,而是把记者领到村口一处叫作“蛹工坊”的建筑外。走进去,只见里面陈列着一件件“艺术品”:废弃电饭煲制成的花盆,塑料瓶底粘贴起来的吊灯……原来,这是村里专门设立的垃圾处理区,空闲时,村民会拿着家里废旧的垃圾,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制作。

  这一番参观已经让记者大开眼,但疑问仍然待解。

  从“蛹工坊”出来走到大路上,一辆载着几个大垃圾桶的小车停下来。“老朱,今天怎么样?” 裘松伟上前打招呼。“蛮好,蛮好。”老朱叫朱柏荣,是村里的垃圾收集员,每天早上六七时就开车上路,村民听到音乐声,就拎上自家的垃圾桶,等候在门前。

  记者走上前,打开一个绿色大垃圾桶的盖子,只见里面是菜叶、果皮一类的厨余垃圾。

  而另一个红色大垃圾桶里几乎是空的。“我们整个村,每天要外运的垃圾现在是100公斤,之前要900公斤。”裘松伟说。

  垃圾减量是怎么发生的?原来,去年7月,安吉推行“垃圾不出村”,横溪坞村成为首个试点。对村里的垃圾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大量秸秆、树叶等被混入“不可回收”垃圾,重量占了外运垃圾一半以上。为此,村里组织了环保志愿者团队上门宣传,指导村民进一步做好分类和处理:秸秆、树叶等可作为肥料回归竹林田园;厨余垃圾投放到位,集中收集进行沼气发酵;可回收垃圾按材质盛放,清洗加工后可制作成工艺品。

  这么“麻烦”的分法,村民做得到吗?记者提出去村民家看看。村民唐雪莲的家挨着整洁宽敞的村道,院子里种满各种花草,凑近一看,花盆由破陶罐、旧轮胎和塑料瓶等垃圾回收制作而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