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人民日报:听,他们在读书
http://www.CRNTT.com   2020-04-27 10:30:49


 
  “借助声音传播优势,各种书籍资源有机会得到重新挖掘包装,特别是古典文学作品和通识类学术作品将更贴近用户,有助于获得更广的传播。”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常江说。

  主播职业各异,在录制中提升能力收获感动

  “年轻时我就喜欢朗读,特别崇拜老一辈配音演员。前些年,我发现有网站可以给电影片段配音,简直欣喜若狂。”主播扁瑛2011年开始接触有声书录制。“能用情感和声音演绎文字,就像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既满足又幸福。”最近,扁瑛录制的《呼兰河传》在蜻蜓FM平台上线,“有了一定阅历,更能把真情实感寄托在声音里。”

  2012年,有声书主播李士金想在工作之余找个兼职,想到了有声小说。查资料、买设备、学软件,业余时间不管什么书拿起来就读,每次练习不低于1个小时,坚持了3个月,才敢第一次试音。因为热爱而入行,但只有热爱却远远不够。李士金专程前往北京和上海学习编剧、声音制作等课程,“平时我也会和在电台工作的朋友交流,打磨声音技巧和表达方式。”

  能力提高,更收获感动。“录制有声书,收获的不只是专业能力。看到粉丝留言‘暖暖的’‘今晚听完能睡个好觉了’,心里会很满足。”就读于西南大学的小王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录制有声书,“希望让更多人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

  面对不同职业的非专业主播,不少平台采取了扶持措施:蜻蜓FM开展多次主播招募活动,完善主播孵化体系;喜马拉雅平台为参与海选活动的主播提供保底制作费;微信读书通过举办“朗读者共读计划”等活动,吸引主播。

  “有声书主播既是内容的接受方,又是内容的出产方。通过主播的演绎,听众的阅读体验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的升级,对文本内容形成新体会;与听众的交流互动又会影响主播,进一步丰富内容生态,实现良性循环。”微信读书产品经理崔崔表示。

  听众耳朵挑剔,优质文字和专业演绎缺一不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