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右)出席二十国集团(G20)能源部长会议(来源:新华社) |
中评社北京4月14日电/据新华社思客智库报道,北京时间4月13日凌晨,沙特主持召开的欧佩克+紧急视频会议结束,与会各国最终达成减产协议,首阶段将于今年五六月份每日减产原油970万桶,这也是欧佩克+机制成立以来达成的最大规模减产协议。
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油价大战为何开始?俄罗斯为何拒绝减产?沙特又为何“打折”卖油?
导火索:2016年的一份减产协议
这是一场因“减产协议”谈崩而引发的油价大战。因为供过于求,国际油价自2014年开始,在低位徘徊了近两年时间。2016年底,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经过艰苦谈判,达成了石油减产协议,希望以此支撑油价。
这是欧佩克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首次减产,意义非同小可。更为重要的是,非欧佩克产油国俄罗斯也加入这份协议,这也是俄罗斯十五年来首次参与欧佩克减产。
上述协议的有效期本应到2020年三月底结束。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经济遭遇巨大冲击,油价下跌风险进一步加大。为了支撑国际油价,欧佩克希望各方可以进一步减产,要求以俄罗斯为代表的的非欧佩克成员也承担一定份额的减产任务,但俄罗斯对此不愿接受,由此引发了油价大战。
第一回合:俄罗斯为何拒绝减产?
近几年来,美国的页岩油企业通过挖掘和化学方法提取页岩层里的石油,短短几年时间,产量急速上升,一方面抵消了欧佩克和俄罗斯减产的实际效果,同时也抢占了减产让出的市场份额。因此在俄罗斯看来,减产只会让美国页岩油气业从中获利。另一方面,与欧佩克成员国相比,俄罗斯认为自己更有能力承受低油价的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