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启明(中评社 李子宁摄) |
中评社福州9月24日电(记者 李子宁)9月23日,由闽江学院主办,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闽江学院人文学院协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闽江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学院举行。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启明聚焦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的海峡两岸(闽台)现代农业合作,指出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加快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闽台现代农业合作正受到理论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海峡两岸(闽台)现代农业合作可以更好助推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与农业强国建设,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邓启明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工作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福建省与台湾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联系,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近年来闽台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加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业已成为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海峡两岸(闽台)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和目标之一。
邓启明指出,“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海峡两岸(闽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各领域融合发展,是造福台湾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贯彻新时代党和国家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内在要求与重要内容,特别是当前福建省深化对台交流合作、推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具有天然优势。此间,所谓“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是指在现有两岸关系基础上,积极推进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和民族复兴。
一般认为,两岸融合发展战略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08年。当时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中断了近十年的“两会协商”得以恢复,海峡两岸全面、直接、双向的“三通”基本实现,经贸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特别是两会领导人通过多次会面和协商,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包括“加强两岸经济合作”等决定,提出了“两岸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远景目标。此后,两岸间的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不断拓展、逐步加深。在经济领域,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扩大了两岸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农业农村交流与合作持续升温,现代农业及其相关产业成为两岸经贸关系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领域之一。
邓启明续指,总体上看,当前两岸农业和农村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为两岸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利益。特别是福建省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战略中居于特殊地位,扮演着“探路者”角色;未来福建省也将落深落细惠台惠农政策措施,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台现代农业合作与乡村融合发展,提升台湾农民创业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等的发展建设与服务水平,支持和加快建设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组织实施“五大行动”,帮助台胞台企更好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