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的关于“北京五号”无人机的历史照片,101岁的文传源眼中绽放出动人光华。 |
为确保万无一失,大量的试飞必不可少。试飞时,地面安排有保障人员,机上也有飞行员和文传源等主要设计人员。试飞,风险时常相伴,他记得,“有一次起飞,本来设置为无人驾驶模式,飞机应该按直线滑行升起,但它突然变成螃蟹走路一样,横着出去了,我们赶紧让切换成有人驾驶模式,飞机这才平稳下来。要是处理不及时,现在想想,还是后怕……”
试飞的同时,还要测量数据,所有参数都得从头进行测定。那段时间,熬夜赶工是家常便饭,有时能连着三天不睡觉,繁重的任务使文传源的体重从53公斤迅速下降到44公斤。
数百次测试之后,飞机可靠性终于有了保障。1958年9月,无人机所需的十二个大系统全部研制完成,并装机调试。
1958年“十一”当天,“北京五号”无线电引导着陆正式试飞基本成功,北航师生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向国庆献礼。文传源自豪地赋诗——大鹏劲搏凌霄志,红日高去飘彩云。
此后,又历经五个月的试飞、调整、修改,“北京五号”验收试飞圆满收官。
1975年,北航成立歼六飞行模拟机总体设计组,文传源任组长,他协调全国40多个协作单位,历经八年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台歼击机飞行模拟机研制,并顺利交付空军使用,由此填补了我国飞行训练的空白。
101岁仍在思考如何带研究生
文传源是北航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科的带头人及奠基者。他作为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生导师之一,带领学科师生自力更生建设培养高水平博士生的教学和科研基地,1992年12月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在本学科中综合指标名列全国第一。他桃李满天下、学生中栋梁英才辈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博士,包括院士在内卓越的专业学术带头人及社会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