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美国国会颁布法案,允许企业在对外贸易区内无法进行的生产活动在“分区”进行,大大鼓励了进口深加工的发展。这些对外贸易区从最初的仓储和贸易功能,增加至加工制造、销售、展览、组装等业务。从自由贸易区服务业内部构成来看,除了贸易、运输和仓储这些随着港口贸易和临港工业发展起来的传统服务业外,金融、保险、咨询、法律、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现代专业服务业占比不断增加,在自贸区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是扩大区域开放的发展结果,同时也是进一步区域开放的必然要求。企业集聚带来的市场需求使得各类专业服务不断集聚,不仅提高了各项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降低了单位服务成本,又转而吸引更多公司向本地区聚集,使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形成临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竞争优势。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
文章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开放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内容之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能够为区域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完善的基础设施决定了开放区域的物流承载能力和产业规模,以日本自贸区建设为例,其港口物流设施和作业流程集运输、仓储、加工和包装功能于一体,极大的便利了产品的外销、加工,日本的许多自贸区都具有在短时间内处理一批货物的能力。高效的一条龙服务减少了企业对商品时效性、仓储成本的担忧,同时使企业更加愿意在开放区域进行商品进出口贸易流通与生产加工或包装。尽管日本的经济开放区域大多为天然良港,但开放区的集约和高效主要归功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配套公共服务。
对自由贸易区来说,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提高港口的承载能力,增加货物集散和贸易的规模,也能加强与腹地的经济联系,带动邻近区域的经济发展,发挥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地区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作用。
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先后成为国家战略,两个区域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但如果要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和开放区域,那么就要在构建完善的互联互通网络的基础上,解决各种各样的体制障碍,推动要素禀赋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形成区域产业优势,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