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风浪之下如何应变?经贸摩擦下的浙企变身记
http://www.CRNTT.com   2019-07-03 09:52:26


海曙外贸企业君禾泵业客户洽谈现场。
 
  路春华并不愿意离开。在国内,完整的产业链、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带来最优化的综合成本。可他的市场几乎都在美国,加征关税前,手里三四亿元的项目订单已经完成试样,就等着批量生产,眼看着关税从10%涨到了25%,不愿意全额承担关税的客户催着他到海外设厂,否则到手的订单就可能不保。

  和路春华的经历一样,在这一轮海外设厂热中,外贸企业最先受到的是来自美国客户的压力。“就不能放弃美国市场另觅他处吗?”或许有人会这样问。且不论美国市场规模大,多年来,浙江外贸企业经历过与美国、欧盟、印度等各大出口市场之间的历次贸易摩擦,一番番斗智斗勇后他们明白,“躲进小楼成一统”不是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他们绝不轻易放弃已有市场,随需求而变,随形势而变,是他们的选择。

  除了到海外设厂就没有其他变通之道了吗?“其实我们的客户试过找其他供应商,把国内生产的产品运到越南再转口到美国,可是美国海关查得紧,没有原产地证,货被遣返了,那家企业上了黑名单。这下我们都不敢再走转口贸易这条路了。”方庆华是安吉知名地板企业的董事长,产品被加征25%关税以后,他几乎每周飞一趟越南。“我们的产品70%是出口美国的。”方庆华分析过,由于客户一时间找不到成熟的替代产能,半年之内订单不会受影响,可如果自己不“走出去”,半年之后,东南亚的工厂、甚至是国内同行在海外设的工厂把产能做大了呢?他知道,客户一旦丢了很难再找回来,“走出去”是必然要考虑的选项。

  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基于客户要求,还是因为自身议价能力弱,抑或是图谋未来布局,中美贸易摩擦倒逼之下,浙企纷纷开始进行深度思考和筹谋。

  在日资企业集聚的平湖,记者见识到了日本企业的全球化筹谋。日本电产芝浦(浙江)有限公司落地平湖10余年,一位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后,芝浦公司第一时间谋划转移产能,从8月开始,公司的对美出口产能将由泰国工厂承接。

  “日本电产在全球有300多家公司,可以根据各地政策变动、汇率变化以及其他波动,进行全球产能调配。”该负责人回忆,几年前泰国遭受水灾,公司在当地的两个工厂全部被淹,产品依然如期交货,靠的就是全球其他工厂的产能调配。正是早年的全球化布局让日本电产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处变不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